[发明专利]一种封闭式局部放电信号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1955.6 | 申请日: | 2018-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琦;赵志刚;齐波;刘雪丽;遇心如;吴超;汤浩;汪可;王健一;程涣超;孙建涛;申泽军;贾鹏飞;关健昕;赵晓宇;赵晓林;邓俊宇;王琳;张亚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6 | 分类号: | G01R3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加热 腔体 局部放电信号 真空抽气口 测量电极 测量装置 电极连接 测试品 出线口 下电极 体内 预处理 出线 出线法兰 高压套管 加热设备 腔体侧壁 施加电压 测腔体 感应力 试验腔 侧壁 内胆 外壁 外接 密封 测量 侵入 | ||
1.一种封闭式局部放电信号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真空加热腔体和与所述真空加热腔体内的电极连接架外接的高压套管,所述真空加热腔体包括:
真空抽气口,位于真空加热腔体的侧壁上,用于通过真空抽气口控制真空加热腔体内的真空度;
加热设备,位于真空加热腔体的内胆与外壁之间,用于对真空加热腔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试验腔,与电极连接架相连接,包括:测量电极,所述测量电极通过下电极出线与位于真空加热腔体侧壁上的出线口相连接,用于对待测试品施加电压感应力,所述出线口通过下电极出线法兰进行密封,并出线至真空加热腔体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加热腔体还包括:上盖板,作为更换电极或待测试品时用手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电极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
所述上电极,为可更换电极,通过螺纹连接至电极连接架,电压作用时对待测试品施加电压应力;
所述下电极,为可更换电极,通过螺纹与下电极出线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电极至少为一个,所述测量电极的个数和所述出线口的个数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下电极密封法兰、下电极出线和试验腔支架,
所述下电极密封法兰,固定于试验腔内壁,包括:内外密封圈,用于隔离试验腔和真空加热腔体的内腔,避免试验腔内的油渗透到真空加热腔体内;
所述下电极出线,与下电极相连接,通过下电极密封法兰进行固定和密封,用于保证试验腔底部的密封性;
所述试验腔支架,与所述试验腔相连接,固定在真空加热腔体内侧,用于支撑所述试验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真空度控制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信号采集模块,
所述真空度控制模块,与真空抽气口相连接,用于对真空加热腔体内的真空度进行控制;
所述温度控制模块,与所述加热设备相连接,用于对真空加热腔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所述信号采集模块,与出线口相连接,用于对试验腔内产生的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获取局部放电信号。
7.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进行局部放电信号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待测试品置于试验腔内,在试验腔内注入实验用油,并按照试验条件设置真空加热腔体内的环境;
利用测量电极对待测试品施加电压应力,产生局部放电信号,对所述局部放电信号进行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电极包括:上电极和下电极,
所述上电极,为可更换电极,通过螺纹连接至电极连接架,电压作用时对待测试品施加电压应力;
所述下电极,为可更换电极,通过螺纹与下电极出线相连接,出线口通过下电极出线法兰进行密封,并出线至真空加热腔体外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电极至少为一个,所述测量电极的个数和所述出线口的个数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真空度控制模块对真空加热腔体内的真空度进行控制;
利用温度控制模块对真空加热腔体内的温度进行控制;
利用信号采集模块对局部放电信号进行采集,获取局部放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19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