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再循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059.5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18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良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M26/42 | 分类号: | F02M26/42;F02M26/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杨光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排气 再循环 装置 | ||
一种排气再循环装置,该排气再循环装置设置于进气歧管。多个进气通路沿第1方向排列。排气再循环装置具备气缸间分配部、第1导入通路以及第2导入通路。在将多个进气通路排列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时,第1导入通路设置于使第1导入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比第1进气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向离开第2进气通路的方向偏离的位置。第2导入通路设置于使第2导入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比第2进气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向离开第1进气通路的方向偏离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排气再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设置有具备多个进气通路的进气歧管。多个进气通路沿排列配置多个气缸的方向排列,并且与多个气缸分别连接。在进气歧管设置有用于向各进气通路导入排气的排气再循环装置。
日本特开2005-226585号公报所记载的排气再循环装置具有:在相邻的一对进气通路之间分配排气的排气分配部;和从排气分配部向进气通路导入排气的导入通路。导入通路分别设置于位于排气分配部的两侧的一对进气通路的各侧面。根据该构成,经由导入通路向一对进气通路分别导入供给到排气分配部的排气。另外,如日本特开2000-192859号公报所记载,也已知有将导入通路设置于各进气通路的中央的排气再循环装置。
因进气通路内的进气脉动、气门的关闭延迟等,被吸入气缸内的新气有时会从进气通路向与排气分配部连通的多个导入通路中的一个导入通路吹回。在该情况下,从进气通路吹回的新气经由与排气分配部连通的其他导入通路向相邻的另外的进气通路流入。因此,在相邻的另外的进气通路中,因吹回的新气的流入而排气的导入量降低。其结果,向各气缸导入的排气的量会产生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向各气缸导入的排气的量的偏差的排气再循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设置于具有多个进气通路的进气歧管的排气再循环装置。多个进气通路沿排列配置内燃机的多个气缸的第1方向排列并且与多个气缸分别连接。排气再循环装置具有向多个通路分配供给到再循环装置的排气的排气分配部,并且构成为向多个进气通路分别导入排气。排气再循环装置具备:气缸间分配部,该气缸间分配部是最下游的排气分配部并且沿多个进气通路排列的第2方向延伸;第1导入通路,该第1导入通路将相邻的一对进气通路中的一方的第1进气通路与气缸间分配部连通;以及第2导入通路,该第2导入通路将相邻的一对进气通路中的另一方的第2进气通路与第1导入通路所连通的气缸间分配部连通。以使得第1导入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第2导入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比第1进气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与第2进气通路的第2方向上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大的方式分别配置第1导入通路以及第2导入通路。
附图说明
图1是设置有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排气再循环装置的进气歧管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所示的2-2线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2所示的3-3线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2所示的4-4线的进气通路的剖视图。
图5是变形例中的进气通路的剖视图。
图6是变形例中的进气通路的剖视图。
图7是变形例中的进气歧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4对排气再循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排气再循环装置与组装于直列四气缸的内燃机的树脂制的进气歧管10一体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0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发动机
- 下一篇:柴油机物理节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