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4228.5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7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述红;王帅;邱伟;李东洋;司汉清;朱承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1/12 | 分类号: | E02D31/12;E02D31/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任凯 |
地址: | 11016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廊道 排水 防渗 一体 地下 结构 系统 | ||
1.一种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由顶板、底板、建筑外墙和侧面混凝土窗壁构成廊道,建筑外墙与基坑边界之间为肥槽;所述底板与所述建筑外墙之间设有沟槽,所述肥槽下、所述沟槽内及所述底板下铺设碎石疏水垫层,所述碎石疏水垫层上面铺设土工薄膜,所述侧面混凝土窗壁右外侧为反滤层;所述肥槽顶部铺盖地面防渗层,所述肥槽中部设置隔水层,所述隔水层水平贯穿所述肥槽,所述隔水层与下水管连接,所述下水管紧贴所述建筑外墙埋设,所述下水管的出口设于所述碎石疏水垫层中;所述建筑外墙内铺设出水口,所述隔水层内铺设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廊道连接蓄水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底板和建筑外墙为建筑主体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建造时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混凝土窗壁采用无砂透水混凝土材料建造,地下水由此进入廊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层由2-4层颗粒大小不同的砂、碎石或卵石构成,所述反滤层在铺设时,按层次和厚度要求一次施工完成,采用平板震捣器捣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处的碎石疏水垫层上面干砌大片石,所述大片石分层水平砌筑并错缝相挤紧密排列,所述大片石表面由所述建筑外墙向所述底板方向倾斜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层正立面由基坑边界向所述建筑外墙倾斜布置,侧立面中间凹向布置,侧表面形成光滑的圆弧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薄膜为合成纤维与复合土工膜通过复合制成,所述合成纤维为增强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管数量为四根,所述集水管在所述隔水层内平行铺设并两两对称布置,所述集水管外表面包裹滤布用来过滤泥沙;所述出水口作为所述肥槽是否渗水的查验装置,用来查验所述地面防渗层的防渗效果;所述出水口的渗水流向所述大片石通过廊道排进蓄水池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防渗层采用黏土与高密度聚乙烯组成的复合衬层防渗材料制做;所述顶板上设有防渗接头,所述防渗接头设置在搭接固定装置中,所述搭接固定装置设有开口槽,所述地面防渗层的一端设有搭接接头,所述搭接接头插入所述开口槽内并与所述防渗接头勾接在一起;所述地面防渗层的另一端插入基坑边界原状土层中并固定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廊道排水和肥槽防渗为一体的地下结构抗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固定装置为混凝土与胶质材料掺和浇筑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2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