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4451.X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1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董萍;吴华仪;吴光辉;刘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微网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恒创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N3/00 | 分类号: | G06N3/00;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640 广东省广州市天***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粒子群算法 算法 寻优 粒子群 粒子 配电网 适应度函数 教学 重构 更新 全局最优解 随机初始化 迭代更新 网络结构 优化算法 智能 可行解 再利用 最优解 迭代 全局 保留 | ||
1.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设置教学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的初始参数,随机初始化粒子群;
步骤2:对每个粒子用基于深度优先树搜索,进行拓扑分析;
步骤3:采用目标函数来计算符合辐射结构约束个体的目标函数值,作为适应度函数;
步骤4:更新相应个体的最优解Pi和全局最优解Pg;
步骤5:利用粒子群算法和教学算法对种群进行更新迭代,检查网络拓扑,并计算个体的目标函数;
步骤6:更新相应个体的最优解Pi和全局最优解Pg;
步骤7:重复步骤5-6直到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步骤8:输出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3中,以最小化网损为目标函数:
其中,Nbranch为网络边的数量;Ib为b支路的电流;Rb为b支路的电阻;kb为支路b的开关状态,值为1表示开关闭合,值为0表示开关断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粒子群算法的迭代公式为:
式中,Velik是粒子的速度;Xik是粒子的位置;Pik是个体最优值数组;Pgk是全局最优值;nsw为每次迭代的个体数;c1和c2为加速因子;ρ为系数;r1和r2分别为(0,1)区间内的随机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所述教学算法分为教学阶段和学习阶段;利用教学算法对种群进行更新迭代的过程为:
教学阶段
在教学阶段中,每一次迭代,在群体中选择一个目标函数值最小的个体作为“老师”,其他个体向其靠近,迭代步骤如下:
TF=round[1+ri]
如果f(Xnew)<f(Xold),用Xnew代替Xold,否侧Xnew=Xold,Xnew为教学阶段产生的新个体;Xold为原来的个体
式中,TF是一个因子,可取1或2;为最好个体;ri为为(0,1)区间内的随机数;Mi为个体的均值;
学习阶段
在学习阶段中,个体通过互相学习提高自身,迭代步骤如下:
For i=1:nsw
随机选择Xj且i≠j
若f(Xi)<f(Xj)
Xnew,i=Xold,i+ri(Xi-Xj)
否则
Xnew,i=Xold,i+ri(Xj–Xi)
end
如果f(Xnew)<f(Xold),用Xnew代替Xold,否侧Xnew=Xold;
式中,ri为0到1之间的随机数,Xnew为学习阶段产生的新个体;Xold为原来的个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教学和粒子群算法的主动配电网智能混合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要满足最大电流约束,最大电压约束、潮流约束和辐射性网络结构的约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微网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恒创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微网智源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恒创智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4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