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综合治理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34730.6 申请日: 2018-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8439703B 公开(公告)日: 2020-10-23
发明(设计)人: 吴军;丁慧羽;张浩然;郭贤发;陈梦雪;贾瑞琦;李丹阳;李志远;朱俊伟;杨智力;肖升;陈东标;薛王峰;罗志锋;李智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南京柯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9/14 分类号: C02F9/14;C02F3/30
代理公司: 江苏瑞途律师事务所 32346 代理人: 蒋海军
地址: 2100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平原 缓流 断头 水体 综合治理 系统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综合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属于水环境治理领域。所述系统包括过滤处理装置和射流提升装置;所述方法为利用射流提升装置将河水的水体提升到堤岸上的过滤处理装置,随后进行物理过滤和生物降解的组合净化,处理后的水自流回到河水中,从而形成对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的循环处理。针对现有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治理技术存在净化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综合治理的系统和方法。它可以显著改善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质恶化、藻类和浮萍曝发的问题,实现水质的持续改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环境治理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平原缓流及断头支浜水体综合治理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太湖流域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然而自然资源的消耗造成了太湖流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尤其是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河流污染源可分为点源和面源两大类,其中点源主要包括城镇点源(包括城镇生活和工业污水)和农村点源(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水),面源主要包括农业面源和初期雨水。近年来,随着太湖流域工业点源污染和城乡污水治理逐步到位,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的比重逐步提高,已成为太湖治理的主要矛盾。据统计,江苏省太湖流域“十二五”期间,COD和NH3-N的入河量削减率分别为20%和65%;COD和NH3-N的点源排放削减率分别为27%和35%。城镇点源排放比例呈下降趋势,面源呈增长趋势。

支浜作为河流的小支流,与附属河流共同组成了水体网络。入湖河支浜的水质直接影响入湖河流的水质,最终影响湖泊水质。支浜水体存在污染源种类复杂、涉及面广、不便集中处理、水流动性差、内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是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最复杂的区域。因此,对支浜进行综合治理,提高区域内面源污染的净化能力,对有效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太湖地区水质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太湖流域断头浜的治理,国内已有相关研究。吴建勇(吴建勇,温文科,吴海龙,等.可调式沉水植物网床净化河道中水质的效果——以苏州市贡湖金墅港断头浜为例[J].湿地科学,2014(6):777-783.)采用可调式沉水植物网床技术,对江苏省苏州市贡湖金墅港断头浜河水进行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修复,结果表明,沉水植物网床修复后,4-5天网床中的水盾草开始生根分蘖,且20-25天后长满整个网床,3个月后河道中的沉水植物覆盖率达95%,水体透明度由0.45m提高到0.97m,河水清澈见底。到2012年6月,水中NO3--N、NO2--N、PO43--P、NH4+-N、TN、TP和CODMn的含量分别下降82.8%、74.1%、90.1%、92.6%、71.8%、95.6%和48.6%,DO含量提高了65.3%;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由5.1下降到2.7,降低了47%。其不足之处在于:沉水植物的生长周期长、生态容量小、生长和净化效果受季节影响大;直接将沉水植物捆于网床上,易造成沉水植物损伤,降低存活率;且沉水植物的定期收割给系统维护带来不便。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312559.3,公开号:CN 103449607A,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公开了一种平原河网区面源污染治理的方法,其实施步骤为:1)选取以种养业为污染物来源且水流平缓的河浜源头为污染治理区;2)河浜污染治理区内设置栅栏,将污染物集中输入的区域设为基质消纳区,将河道其它部位设为水生植物消纳区,基质消纳区位于上游,水生植物消纳区位于河道中间和下游;3)在基质消纳区投放稻草,在水生植物消纳区种植绿狐尾藻;4)河浜湿地系统的管理:运行4-5个月以后为基质消纳区补充稻草15-20kg/m2;每间隔1-2个月收获一次绿狐尾藻;及时维修损毁的栅栏。其不足之处在于:定期更换基质消纳区的稻草和收获绿狐尾藻,运行管理不方便;仅仅设置栅栏截污和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降解,不能改善水体的流动状况,不能有效彻底地治理面源污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南京柯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大学;南京柯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4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