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电流探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5130.1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6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曹骥;蔡清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125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针 探针固定 下端 大电流探针 安装通孔 接线端子 螺母组件 轴向通孔 上端 弹簧 绝缘体 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 齿型接触面 充放电设备 圆柱状结构 电池极耳 电源设备 接触电阻 向上延伸 弹簧套 电连接 上端面 针尖状 齿型 螺接 压接 穿过 供电 贯穿 外部 | ||
一种大电流探针装置,包括探针固定件、电流针、电压针、弹簧以及螺母组件,探针固定件为绝缘体,探针固定件具有供电流针下端穿过的安装通孔;电流针为带有轴向通孔的圆柱状结构,电流针上端面为可与电池极耳接触的齿型接触面,电流针的下端从探针固定件的安装通孔处贯穿后螺接螺母组件;弹簧套在电流针外部,弹簧上端抵在电流针齿型接触面上,下端抵在探针固定件的顶部凸肩上;电压针插入电流针的轴向通孔,电压针的上端具有至少一个向上延伸的针尖状结构,电压针下端接线端子、电流针的下端接线端子分别相应导线与电源设备电连接。本发明有益效果是:更换操作方便、压接可靠性高、接触电阻小、适用于圆柱形或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探针装置。
背景技术
大电流探针是圆柱形或方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化成和分容设备中重要的基础部件,它是由一根圆柱式电流针和一根电压针组成。能在不损伤电池极耳表面和方便夹装的情况下,实现电池极耳与充放电电源之间的可靠连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装置存在的换型不方便、划算伤电池极耳表面、接触电阻大等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更换操作方便、压接可靠性高、接触电阻小、适用于圆柱形或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设备使用的大电流探针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大电流探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探针固定件、电流针、电压针、弹簧以及螺母组件,所述探针固定件为绝缘体,且所述探针固定件具有供电流针下端穿过的安装通孔;所述电流针为带有轴向通孔的圆柱状结构,电流针上端面为可与电池极耳接触的齿型接触面,所述电流针的下端从探针固定件的安装通孔处贯穿后螺接用于固定导线连接端的螺母组件;所述弹簧套在电流针外部,并且弹簧的上端抵在电流针齿型接触面上,下端抵在探针固定件的顶部凸肩上;所述电压针插入电流针的轴向通孔,其两端贯通电流针两端面,电压针的上端具有至少一个向上延伸的针尖状结构,电压针的下端接线端子、电流针的下端接线端子分别相应导线与电源设备电连接。
所述电流针沿其轴向从上到下依次分为用于与电池极耳接触的接触段、用于套接弹簧的中间段以及用于固定螺母组件的螺纹段,所述接触段的外径大于所述中间段的外径,并且所述接触段的外端面为齿型接触面;所述电流针的中间段套接弹簧,其中弹簧的上端抵在电流针接触段内端面上,下端抵在探针固定件的顶部凸肩上;所述电流针的螺纹段作为电流接线端子,电流针的接线端子通过螺接在其外部的螺母组件与导线一端电连,导线另一端与供电设备电连。
所述电流针的中间段和螺纹段连接处设有环形凸肩。
所述电压针的顶部接触端面中心向下凹陷,接触端向上延伸成多个针尖状结构,且针尖状结构沿接触端边缘周向分布。
所述针尖状结构包括两相交的侧斜面、一个圆弧侧面以及尖端,两侧斜面相交棱面向电压针内侧,圆弧侧面位于电压针外侧,且圆弧侧面底部与电压针的圆柱形侧壁一体成型,圆弧侧面两侧边分别与同侧的侧斜面相交,圆弧侧面、侧斜面向上延伸共渐缩形成尖端。
所述螺母组件包括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弹垫以及平垫,所述第一螺母、弹垫、平垫以及第二螺母依次套在电流针的螺纹段,并且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与电流针的螺纹段螺接,夹紧两螺母之间的弹垫和平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拆装维护方便;
2)电流针的接触面采用锯齿状结构设计,可防止电池极耳表面有异物时接触不良;
3)电压针用于电池电压检测,能适用于30A-150A电流范围,且电压针的端面是采用针尖状,接触电池极耳表面更加可靠;
4)弹簧起到探针电流针和电压针压缩时缓冲作用,探针固定件用于探针固定安装上,螺母、弹垫、平垫用于接线端子的安排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1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