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用户接口状态流图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5202.2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59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戚晓芳;化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唐红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用户 接口 状态 web 应用 测试 生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用户接口状态流图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首先采用动态搜索技术生成用户接口状态流图作为Web应用测试模型,然后从终态节点出发逆向深度优先遍历SFG图,获取从初态至终态节点的完整路径上的事件序列,在此基础上生成Web应用测试用例;在逆向遍历SFG时,标记已访问节点,并在后续测试用例生成过程中采用初始节点到这些已标记节点的最短路径替换深度遍历。本发明可在保证SFG图边覆盖的前提下,减小测试用例集规模,降低Web应用测试成本,提高Web应用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软件工程中软件分析与测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接口状态流图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实际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Web应用的开发和使用日益广泛。随之而来的Web应用质量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在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等应用领域,Web应用的质量问题有时会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Web应用测试是一种重要的软件质量保证手段,其中如何有效地生成Web应用的测试用例是Web应用测试研究的关键技术。根据测试用例生成方式的不同,Web应用测试可分为捕捉-回放法、模型法、基于用户会话的方法、基于动态搜索的方法等。
捕捉-回放法是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的Web应用自动化测试方法,该方法首先人工记录用户的操作过程并生成测试脚本,然后回放脚本、模拟用户操作,自动运行Web应用,相应工具包括LoadRunner、QTP以及IBM Rational Robot等。该方法因需人工录制脚本,测试成本高,覆盖路径少,测试不充分,且本质上,该方法仅重复运行人工生成的Web应用测试用例,不能生成新的测试用例。当Web应用软件发生变化时,原有的测试脚本一般无法运行,需重新录制脚本。
模型法一般通过分析源代码或者需求说明构造Web应用模型,根据模型再生成测试用例。模型法测试覆盖率较高,但一般需手工建立模型,代价很高,且因在建立模型时难以考虑Web应用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模型不够精确。当Web应用发生变化时,新模型需经人工重新分析和建立,模型的维护和更新困难、成本高。
基于用户日志的方法从用户日志中提取测试用例有关信息,生成Web应用测试用例。该方法所生成的测试用例代表了实际用户的使用情行,可覆盖用户的常用功能,但不能保证覆盖全部功能,测试不够充分。此外,因用户日志中主要包含用户与服务器之间的同步请求信息,缺乏完整的用户接口状态信息(如AJAX技术的普遍应用使得服务器端难以获得完整的用户交互信息),难以有效地生成Web应用测试用例。
基于动态搜索的方法一般通过动态分析和模拟潜在的用户接口行为,自动搜索Web应用状态空间,生成用户接口状态流图(SFG,其节点表示用户接口状态,边表示用户接口GUI上可触发的事件)作为Web应用的测试模型,然后遍历SFG图生成Web应用测试用例。基于搜索的Web应用测试不需人工干预,可自动生成Web应用测试用例,覆盖Web应用的大部分路径,测试充分。
目前,一般采用深度优先搜索(DFS)方法遍历SFG图,生成测试用例。但在DFS搜索SFG图的过程中,往往易陷入对相同子路径的重复搜索,所生成的Web应用测试用例集一般较大,由此造成Web应用测试成本较高,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用户接口状态流图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本发明可在保证对Web应用状态流图边覆盖的前提下,减小测试用例集规模,降低Web应用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接口状态流图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生成SFG图:
通过动态分析和模拟潜在的用户接口行为,采用动态搜索技术搜索Web应用状态空间,生成用户接口状态流图SFG,SFG图中的节点表示用户接口状态,SFG图中的边表示用户接口GUI上可触发的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2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