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5834.9 | 申请日: | 2018-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09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手嶋信贵;榎本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三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4089 | 分类号: | H01M8/04089;H01M8/24;H01M8/0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燃料电池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在安全阀不设置壳体、防水片材,就能够防止水进入。一种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1),其具有:燃料电池组(11),其配置于车辆(10)的前室(20);动力控制单元(13),其进行燃料电池组(11)的输出控制;氢供给通路(3),其向燃料电池组(11)供给氢气;以及安全阀(15),其设置于氢供给通路(3)的中途,安全阀(15)在前室(20)内配置于比燃料电池组(11)靠上侧的位置,排气口(18)以从该排气口(18)排出的氢气向重力方向下侧喷出的方式相对于动力控制单元(13)的壳体(13a)的上表面(13u)设置有间隙地相对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搭载有燃料电池系统的燃料电池车辆被实用化。在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中,在气体供给通路的中途设置有安全阀,以使向燃料电池组供给燃料气体的气体供给通路的压力不会变得过高(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若气体供给通路的压力变得比设定压力高,则安全阀打开,以使得气体供给通路的压力不比设定压力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52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配置于车辆地板下、前室,因此,水有可能进入安全阀。若水进入安全阀,则有可能生锈而导致安全阀打不开的开阀不良。因此,在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中,需要将安全阀收纳于密闭构造的壳体,或在安全阀设置防水片材。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点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在安全阀设置壳体、防水片材,就能够防止水进入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本发明的一形态的一种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具有:燃料电池组,其配置于车辆的前室;动力控制单元,其进行所述燃料电池组的输出控制;气体供给通路,其向所述燃料电池组供给燃料气体;以及安全阀,其设置于所述气体供给通路的中途,所述安全阀在所述前室内配置于比所述燃料电池组靠上侧的位置,设置于所述安全阀的排气口以从所述排气口排出的燃料气体向重力方向下侧喷出的方式相对于另一零部件的平坦面设置有间隙地相对配置。
在该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中,安全阀在前室内配置于比燃料电池组靠上侧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没于水中。另外,设置于安全阀的排气口以从该排气口排出的燃料气体向重力方向下侧喷出的方式相对于另一零部件的平坦面设置有间隙地相对配置,因此,即使在车辆行驶时、高压洗车时水进入到前室内,也能够防止水从排气口向安全阀进入。因此,无需将安全阀收纳于密闭构造的壳体,或在安全阀设置防水片材。也就是说,不在安全阀设置壳体、防水片材,就能够防止水进入安全阀。如此无需壳体、防水片材,因此,也能够谋求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的低成本化。
另外,燃料气体从安全阀的排气口朝向另一零部件的平坦面喷出,因此,电连接器等的触点不位于来自安全阀的燃料气体的喷出目的地,因此,能够提高打开了安全阀时(溢流时)的安全性。另外,通常能够将安全阀配置于燃料气体检测器的附近,该燃料气体检测器配置于前室的最上位置。而且,燃料气体从安全阀朝向平坦面向重力方向下侧喷出,因此,喷射来的燃料气体在碰到平坦面之后向前室的上侧流动。因而,在打开了安全阀时(溢流时)能够迅速地检测燃料气体的泄漏。
在上述的车辆用燃料电池系统中,优选的是,所述另一零部件的平坦面是所述燃料电池组的壳体上表面、或所述动力控制单元的壳体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三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爱三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58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燃料电池系统及残留水扫气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