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革用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37623.9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9 |
发明(设计)人: | 姚克俭;王海峰;李晓飞;孔为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0;C08G18/42;C08G18/48;C08G18/32;C08G18/44;C09J175/04;D06N3/00;D06N3/1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93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革 用不黄 变型 溶剂 聚氨酯 粘接层 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革用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由羟基组分A、异氰酸酯组分B1、异氰酸酯组分B2混合组成;羟基组分A由聚酯二元醇、扩链剂、交联剂、流平剂、催化剂构成;异氰酸酯组分B1由三官能度异氰酸酯、聚醚二元醇、两官能度异氰酸酯、催化剂构成;异氰酸酯组分B2由两官能度异氰酸酯、聚酯二元醇、催化剂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树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制得的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可应用于基布、湿法贝斯以及其它合成革用基材的粘接,制得的聚氨酯合成革耐黄变检测可达到5级水平,耐水解检测达到3‑5年水平,环保性能优越,可广泛应用于首饰包装革、酒店装饰革、户外家俱革等对耐黄变要求较高的合成革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成革用树脂领域,具体是一种合成革用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了赋予聚氨酯合成革产品独特的花纹、触感、手感等效果除了必须采用后段处理工艺之外,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的常规加工方式主要分为湿法贝斯加工、干法贴面加工两个环节。而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在湿法加工、干法贴面两个环节会残留有机溶剂(一般为N,N-二甲基甲酰胺,即DMF)。
环保型聚氨酯合成革是合成革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各种替代传统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的生产加工技术,例如水性聚氨酯合成革、无溶剂聚氨酯合成革以及TPU类聚氨酯合成革等技术正在逐渐被研究开发;以及各种替代传统聚氨酯合成革的其它材料应不断涌现在市场中,例如应用于运动休闲鞋材的飞织、网布等,以及应用于沙发家俱的麂皮绒布、数码打印印花布等。
由于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加工方式所带来的丰满手感、拒水透气等功能特点决定了溶剂型聚氨酯合成革在短期内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合成革生产企业也正在通过各种技术攻关,以大幅降低合成革中有机溶剂的残留量。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湿法贝斯中残留DMF的控制已初见成效,目前已经基本满足REACH欧盟标准所规定的1000ppm以内,有些产品甚至可以控制在500ppm以内。但干法贴面加工环节所导致的DMF等有机溶剂残留暂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和控制手段,主要原因在于干法粘接环节采用的大多是半干贴工艺,即必须要留一部分有机溶剂用以侵蚀湿法贝斯,从而实现干法面层与湿法贝斯之间的良好粘接,达到合成革的手感与表面纹路、色彩效果集于一体的效果。
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无疑是替代溶剂型粘接层树脂的有效选择之一,一方面,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不含有任何有机溶剂,无论是采用干贴、半干贴、湿贴加工工艺都不会导致成品革DMF残留含量增加的问题;另一方面,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为100%固含量产品,成膜性及致密性要远优于溶剂型粘接层树脂,可以弥补湿法贝斯再支撑性、耐磨性以及耐黄变性能上的不足。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可分为芳香族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和脂肪族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虽然大部分合成革产品采用芳香族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加工即可达到使用性能要求,但对于长时间受自然光或灯光照射的,特别是对耐黄变性能要求较高的合成革产品,开发出一款脂肪族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供其加工使用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革用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应用于白色或珠光类易黄变的聚氨酯合成革,包括但不限于首饰包装革、酒店装饰革、户外家俱革等对耐黄变要求较高的合成革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合成革用不黄变型无溶剂聚氨酯粘接层树脂,其特征在于:由羟基组分A、异氰酸酯组分B1、异氰酸酯组分B2按照质量比100:50-150:50-150混合组成,其中:
所述的羟基组分A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聚酯二元醇 90-95份,
扩链剂 1-9份,
交联剂 1-4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安利聚氨酯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76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发泡鞋底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性光固化树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