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减振器活塞阀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38867.9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68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竞;关栋;沈辉;凌曦;韦梦圆;黄庆华;王永;任宪奇;高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9/34 | 分类号: | F16F9/3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芯 减振器活塞 多孔材料 包覆体 活塞杆轴 阀结构 贯通孔 活塞阀 减振器 微结构 颈段 油腔 油液 多孔材料表面 产生阻尼力 阀芯结构 高速工况 工作特性 能量耗散 轴向贯穿 大径段 贯穿孔 活塞杆 孔结构 轴颈段 包覆 畸变 气穴 同轴 连通 压迫 贯通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减振器领域内的一种减振器活塞阀结构,包括由同轴的大径段和轴颈段组成的活塞杆,活塞杆轴颈段上设有活塞阀,活塞阀包括套设在活塞杆轴颈段上的阀芯,阀芯采用多孔材料制成,阀芯上设有若干相互贯通的贯通孔,通过贯通孔可连通分别位于阀芯上方和下方的油腔,阀芯上设有包覆阀芯的包覆体,包覆体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若干轴向贯穿包覆体的贯穿孔。本发明将多孔材料应用于减振器活塞阀的阀芯结构,利用多孔材料内部无规律的孔隙微结构,使受到压迫的油液流经这些孔隙微结构时产生能量耗散,产生阻尼力;利用多孔材料表面的大量孔结构,增加与上下油腔的接触面积,从而在高速工况下,避免减振器工作特性发生畸变以及油液发生气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减振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减振器活塞阀结构。
背景技术
减振器在机动车中通常为液力机械式缓冲器的形式,并且在此尤其用在相应的机动车的相应的车架和车桥之间。于是,减振器在该位置处一方面用于防止车架在受行车道的激励的情况下,或在确定的行驶状态中的摇摆和振动,并且另一方面用于实现快速衰减车轮的由行车道激励的振动。在最后提到的情况下,由此始终保证该车轮的路面附着性。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减振器以及用于减振器的活塞阀,其专利申请号:201480074437 .8;申请日:2014 .12 .17;公布号:CN 105940238 A;公布日:2016.09.14;其结构包括活塞杆,该活塞杆在构造有止挡轴肩的情况下过渡到活塞杆轴颈中并且在该活塞杆轴颈处引导活塞阀,该活塞阀抵靠活塞杆的止挡轴肩被预紧,沿轴向在止挡轴肩和活塞阀之间设置有补偿板,该补偿板相比于活塞杆和/或活塞阀的直接紧接的部件由具有更低的屈服极限的材料制成。该补偿板形状配合地贴靠到止挡轴肩处并且必要时还贴靠到活塞阀的直接紧接的构件处。因此,补偿板补偿止挡轴肩在生产时产生的形状公差,所引起的角度偏差,以降低缓冲力离散程度。该装置利用活塞阀体中的孔、缝结构对减振器中油液产生节流效应进而形成阻尼力,并用于筒式减振器。
但是,该装置存在如下不足之处:该装置从结构上看,零件较多,装配关系复杂,且活塞阀阀芯的结构复杂,不易加工制造;同时,该减振器在高速下会产生空穴,在活塞杆运动转向时阻尼力会出现空程,因此,在这些特殊工况下无法提供阻尼力,将致使减振效果变差;影响减振器阻尼特性最主要的因素是其阀芯结构与油液耦合作用所产生的阻尼力,以往的减振器利用其中油液流经节流小孔及节流缝隙所产生的节流压力,使减振器具有节流阻尼力,为了提升阻尼力效果,节流小孔与节流缝隙一般较小,在高速情况下,油液从高压腔体经过这些节流小孔、节流缝隙向低压腔体运动时,会出现补油不及时的问题,从而导致减振器工作特性发生畸变,从而影响减振效果,同时,由于节流小孔与节流缝隙较小,油液流经此处时速度较快,致使油液压力大幅下降,这会产生气穴现象,进而发生气蚀,影响减振器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振器活塞阀结构,将多孔材料应用于减振器活塞阀的阀芯结构,利用多孔材料内部无规律的孔隙微结构,使受到压迫的油液流经这些孔隙微结构时产生能量耗散,从而产生阻尼力;同时,利用多孔材料表面的大量孔结构,增加与上下油腔的接触面积,从而在高速工况下,避免减振器工作特性发生畸变以及油液发生气穴的可能性,增强减振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减振器活塞阀结构,包括由同轴的大径段和轴颈段组成的活塞杆,活塞杆轴颈段上设有活塞阀,所述活塞阀包括套设在活塞杆轴颈段上的阀芯,阀芯采用多孔材料制成,阀芯上设有若干相互贯通的贯通孔,通过贯通孔可连通分别位于阀芯上方和下方的油腔,阀芯上设有包覆阀芯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的上侧和下侧均设有若干轴向贯穿包覆体的贯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38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机械的缓冲装置
- 下一篇:车辆振动隔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