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发光元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1966.2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176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0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白;李佳恩;郑锦坚;吴政;徐宸科;康俊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发光 元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微型发光元件,包括: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支撑结构和导电支撑基板,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发光外延叠层及位于同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支撑结构同时连接所述第一电极的下表面和支撑基板的上表面,使得所述芯片处于待拾取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从下至上包含:粘接层、导电层和绝缘层,其中所述导电层之靠近芯片的一端具有柱状结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状结构包括:针孔电极和针孔电极外的绝缘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厚度为20μm以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尺寸为100μm×100μm以内。
5.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包括:发光外延叠层及位于同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以电极中心由内到外划分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从表面形貌或外观颜色上进行区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为测试区,用于连接测试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为支撑区,其中第一区域用于连接测试电极。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总面积不小于所述芯片面积的4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的形状为多边形或者圆形或者半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型发光二极管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形状与第一区域的图形具有同心对应关系。
11.微型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提供一生长衬底,在其上形成发光外延叠层;
(2)单元化所述发光外延叠层形成一系列微发光单元,在每个微发光单元的同侧形成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3)在所述微发光单元的表面上形成上绝缘材料层,露出第一电极、第二电极;
(4)在所述绝缘材料上形成金属牺牲层,裸露出第一电极的表面, 所述牺牲层与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5)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绝缘保护层,裸露出第一电极的部分表面,在所述第一电极上形成一导电通孔;
(6)在所述绝缘保护层上形成导电层,其填充所述导电通孔,形成导电柱,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
(7)将所述导电层通过导电粘接层与一导电基板粘结;
(8)去除生长衬底;
(9)蚀刻部分外延层和绝缘材料层,露出金属牺牲层;
(10)通入测试电流,其中测试电源的一端与所述金属牺牲层接触,另一端与所述导电基板接触,进行模块化测试;
(11)去除牺牲层,形成带有针孔电极的支撑结构,使所述微发光单元处于待拾取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保护层包住导电柱的侧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通孔的图形为多边形、圆形或者半圆形。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微型发光元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包括:针孔电极和针孔电极外的绝缘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三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196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