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新剂型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2037.3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785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汇智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1/366 | 分类号: | A61K31/366;A61K31/60;A61K31/365;A61P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新剂型 神经性疾病 白果新酸 有效治疗 鬼臼素 偏头痛 鸦胆子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新剂型,具体地,是一种治疗神经性疾病的药物的剂型,具体地,该药物包括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所述药物可有效治疗偏头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新剂型,具体地,是一种治疗神经性疾病的药物的剂型,具体地,该药物包括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所述药物可有效治疗偏头痛。
背景技术
偏头痛是一种使人虚弱的病状,其特征在于中度至重度的头痛和恶心,在女性中更常见,是男性的约3倍。典型的偏头痛为单侧疼痛(影响一半头部)和搏动特征,持续4至72小时;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畏光(对光敏感度增加)、恐响(对声音敏感度增加)和可由日常活动加重。大约1/3的遭受偏头痛的人察觉偏头痛先兆—不正常的视觉、嗅觉或其它感觉体验,这些体验是偏头痛即将发作的迹象。初次治疗通常为镇痛药用于头痛、止吐药用于恶心,和/或避免触发条件。偏头痛的成因尚不清楚;最常见的理论为5-羟色胺能控制系统紊乱。
我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按随机或选点抽样3837597人。共查出患者37808例,患病率为9852/10万,发病率为797/10万。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中南沿海省市患病率低。男女之比为1:4。25~29岁患病率最高(1927.4/10万),10岁以下最低(42.6/10万)。北方内陆地区于夏季头痛发作频率最高,而南方地区以春季最高。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传统血管学说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导致搏动性的头痛。神经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的变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变化是继发的。5-羟色胺(5-HT)参与头痛发生,头痛发作时,5-HT从血小板中释出,直接作用于颅内小血管使之收缩,并附于血管壁上。当血浆5-HT浓度下降时,作用于大动脉张力性收缩性作用消失,血管壁扩张出现头痛。5-HT既是一种神经递质,又是一种体液介质,对神经和血管均有影响。三叉神经血管学说认为,三叉神经节损害可能是偏头痛产生的神经基础。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数年的研究,发现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组合可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神经性疾病特别是偏头痛,并且具有协同治疗效果。这一研究成果目前未见于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包含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神经性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神经性疾病的药物制剂,其中包括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组合。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神经性疾病是指偏头痛。
上述药物制剂包括胶囊剂、片剂、丸剂、颗粒剂、散剂、口服液、注射液、冻干粉针、喷雾剂、膜剂、贴剂等。
上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矫味剂等。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药物制剂中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质量比例为1-10:1-10:1-10。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药物制剂中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质量比例为5-10:1-5:5-10。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药物制剂中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质量比例为10:3:7。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药物制剂中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质量比例为1:1:1。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上述药物制剂中鸦胆子素B、白果新酸和盾叶鬼臼素的质量比例为5: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汇智远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汇智远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