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领域的浅水式水质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2176.6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580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谢远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7/00 | 分类号: | C02F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协众信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30 | 代理人: | 刘斌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领域 浅水 水质 原位 环境 修复 装置 | ||
1.一种环保领域的浅水式水质原位环境修复的装置,其结构包括平衡支撑机构(1)、水质原位修复筒(2)、太阳能动力器(3),其特征在于:
所述太阳能动力器(3)下表面与水质原位修复筒(2)上表面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水质原位修复筒(2)下表面与平衡支撑机构(1)上表面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平衡支撑机构(1)上表面与太阳能动力器(3)下表面并且相互平行,所述水质原位修复筒(2)包括扬水曝气机构(21)、蓄水机构(22)、筒壁(23),所述扬水曝气机构(21)共有两个且嵌入安装在筒壁(23)两端,所述筒壁(23)内设有蓄水机构(22),所述蓄水机构(22)设于扬水曝气机构(21)下端;
所述太阳能动力器(3)包括太阳能蓄电机构(31)、抽水机构(32)、动力机构(33)、动力器外壳(34),所述动力器外壳(34)内部设有太阳能蓄电机构(31),所述太阳能蓄电机构(31)下端设有抽水机构(32),所述动力机构(33)在抽水机构(32)两侧各设有一个,所述动力机构(33)设于太阳能蓄电机构(31)下端;
所述平衡支撑机构(1)包括浮板(11)、螺杆(12)、重力板(13)、螺帽(14),所述浮板(11)下表面与重力板(13)上表面贴合,所述螺杆(12)上端贯穿于重力板(13)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螺杆(12)上端嵌入安装在浮板(11)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螺帽(14)上端嵌入安装在重力板(13)下端;
所述扬水曝气机构(21)包括第一传动皮带(211)、伸缩杆(212)、摆轮(213)、伸缩杆套(214)、第一支杆(215)、竖直杆(216)、冲压套管(217)、冲压杆(218)、第二支杆(219)、固定柱(2110)、导套(2111),所述固定柱(2110)上端与冲压套管(217)下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冲压杆(218)外表面与冲压套管(217)内表面贴合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第二支杆(219)右下端通过销钉与冲压杆(218)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杆(219)左上端通过销钉与竖直杆(216)相连接,所述竖直杆(216)上端通过销钉与第一支杆(215)下端相连接,所述伸缩杆(212)下端外表面与伸缩杆套(214)上端内表面贴合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伸缩杆套(214)下端通过销钉与第一支杆(215)上端相连接,所述导套(2111)内表面与竖直杆(216)外表面贴合并且处于同一轴心;
所述蓄水机构(22)包括蓄水槽(221)、套环(222)、密封板(223),所述密封板(223)上端设有蓄水槽(221),所述套环(222)下端嵌入安装在密封板(223)中间并且处于同一轴心;
所述太阳能蓄电机构(31)包括防水玻璃板(311)、电源线(312)、太阳能电源转化组(313)、蓄电池(314)、固定支架(315)、电源端子(316),所述防水玻璃板(311)下表面与太阳能电源转化组(313)上端贴合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电源线(312)右端嵌入安装在太阳能电源转化组(313)左端,所述电源线(312)下端嵌入安装在蓄电池(314)上端,所述蓄电池(314)左端嵌入安装在固定支架(315)右端,所述电源端子(316)左端与蓄电池(314)右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
所述抽水机构(32)包括第一小棘轮(321)、链条(322)、导滑框(323)、第二小棘轮(324)、固定滑块(325)、软胶头(326)、抽水管(327)、密封环(328)、拉杆(329),所述拉杆(329)下端嵌入安装在软胶头(326)上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软胶头(326)外表面与抽水管(327)内表面贴合,所述抽水管(327)下端嵌入安装在密封环(328)下端,所述拉杆(329)上端与导滑框(323)下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滑块(325)背部嵌入安装在滑框(323)前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固定滑块(325)背部与链条(322)前端相焊接,所述第二小棘轮(324)上端与链条(322)上端相啮合,所述第一小棘轮(321)下端与链条(322)下端相啮合;
所述动力机构(33)包括第一伞齿轮(331)、第一大棘轮(332)、电动机(333)、第二伞齿轮(334)、蜗轮(335)、第一皮带轮(336)、第一小支杆(337)、第二小支杆(338)、第二皮带轮(339)、摆动卡刀(3310)、第二传动皮带(3311)、斜棘轮(3312)、第三支杆(3313)、圆轮(3314)、后顶刀(3315)、固定块(3316)、滑架(3317)、转轴(3318)、蜗轮杆(3319)、第三传动皮带(3320)、间歇转盘(3321)、间歇鱼头轮(3322)、底板(3323)、导电线(3324),所述底板(3323)上端与电动机(333)下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电动机(333)前端嵌入安装在第一大棘轮(332)中间并且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大棘轮(332)前端与第一伞齿轮(331)背部相焊接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第一伞齿轮(331)前端与第二伞齿轮(334)背部相啮合,所述转轴(3318)左端嵌入安装在第二伞齿轮(334)右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转轴(3318)右端与蜗轮杆(3319)左端相焊接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蜗轮杆(3319)上端与蜗轮(335)下端相啮合并且相互垂直,所述蜗轮(335)通过第三传动皮带(3320)与间歇转盘(3321)相连接,所述间歇转盘(3321)右端与间歇鱼头轮(3322)左端贴合,所述间歇鱼头轮(3322)右端嵌入安装在滑架(3317)左端,所述导电线(3324)左端嵌入安装在底板(3323)上,所述滑架(3317)背部嵌入安装在固定块(3316)前端,所述滑架(3317)上端通过销钉与圆轮(3314)相连接,所述第三支杆(3313)下端通过销钉与圆轮(3314)相连接,所述摆动卡刀(3310)左上端通过销钉与第三支杆(3313)左上端相连接,所述摆动卡刀(3310)右下端与斜棘轮(3312)左上端贴合,所述斜棘轮(3312)下端与后顶刀(3315)上端贴合;
所述链条(322)下端与第一大棘轮(332)上端相啮合,所述底板(3323)下表面与动力器外壳(34)下端内表面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导电线(3324)右端与电源端子左端相焊接,所述固定支架(315)下端与动力器外壳(34)下端内表面相焊接,所述冲压套管(217)左端嵌贯穿于在筒壁(23)上,所述摆轮(213)通过传动皮带(211)与第一皮带轮(336)相连接;
所述筒壁(23)上端与太阳能动力器(3)下端相焊接并且处于同一轴心,所述筒壁(23)下端与平衡支撑机构(1)上端相焊接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密封环(328)下端嵌入安装在平衡支撑机构(1)上端,所述导套(2111)上端嵌入安装在太阳能动力器(3)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拉杆(329)上端嵌入安装在太阳能动力器(3)下端并且相互垂直,所述抽水管(327)下端嵌入安装在平衡支撑机构(1)上端;
使用时,通过太阳能蓄电机构中的太阳能电源转化组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源线将电能传导至蓄电池中进行储存备用与使用,电能通过电源端子导出由动力机构中的圆轮向电动机传输,电动机通电后开始工作,通过使第一大棘轮自转向三方向传递运动,第一大棘轮通过上端与链条下端相啮合,带动链条绕第一小棘轮与第二小棘轮转动,带动焊接在链条上的固定滑块跟随链条运动,使导滑框在固定滑块滑动下带动与其相焊接的拉杆做往复运动,当软胶头跟随拉杆向上运动,在抽水管中产生吸力,使水通过抽水管进入蓄水机构中的扬水曝气机构,而第一大棘轮相焊接的第一伞齿轮跟随电动机转动通过与第二伞齿轮相啮合,使转轴将运动传递至与转轴相焊接的蜗轮杆,由于蜗轮与蜗轮杆相啮合,由蜗轮传递运动,扬水曝气机构中的摆轮向上拉动伸缩杆套时,通过销钉固定在蓄电池与冲压杆上的第二支杆向上移动同时将冲压杆向外急速推送,冲压杆推动部分水向外部冲击,水通过竖直杆向外高压喷射完成曝气,通过伸缩杆的转动使冲压杆实现往复高压冲击运动,而第一小棘轮左端运动与右端运动是逆向相同传动,从而抑制底泥污染物的释放和抑制藻类生长作用,以此达到水体环境修复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南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1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