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验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2264.6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791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24 |
发明(设计)人: | 马大卫;何军;王正风;张本耀;查智明;黄齐顺;张其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G01D21/02;G06Q10/06;G06Q50/06 |
代理公司: | 34144 合肥市泽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程昊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低排放 改造 环保设备 燃煤机组 验收 重大工程项目 机组 测点布置 测试内容 测试位置 等级评价 工程项目 关键信息 环境效益 历史数据 评级标准 评级结果 燃煤电厂 试验项目 数据测试 信用档案 运行效果 准确评估 评级 判定 量化 测试 参考 精品 信用 招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验收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确定试验项目、根据待验收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方案、选定测试位置、测点布置、确定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提取历史数据关键信息、确定选择仪器、数据测试及判定、超低改造量化评级。本发明对燃煤电厂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效果和环境效益实现了准确评估,根据本发明的评级标准,为建立环保设备信用档案和环保设备信用等级评价机制提供依据;基于评级结果,对于运行效果好、性能稳定的精品工程项目的供货厂家,在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招标时可优先考虑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环保发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验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燃煤发电企业将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前、后烟囱出口处污染物排放变化巨大。超低排放改造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浓度普遍在100、100和30毫克/立方米以内,改造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浓度降低到35、50和10毫克/立方米以内。
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后,排放监测和监测规范的制定是当前煤电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原有的《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检测技术规范(试行)》测试方法和测试流程均不太适合,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电厂的在线污染物排放浓度测量仪表很难满足测量超低排放的精度要求;二是超低改造后烟囱排放出口处除了低浓度外,还存在高湿度烟气条件下,烟尘、二氧化硫、PM2.5等测试方法尚需进一步完善,按照以前的测试方法和测试仪器显示部分测试数据偏差较大;三是CEMS测点位置变动较大,由于超低排放改造路线较为复杂,有以湿式电除尘为核心的、有以脱硫除尘一体化为核心的,造成排放出口CEMS测点有的在湿除出口,有的在脱硫塔出口,还有的烟囱内垂直烟道上;四是超低排放验收采样平面多样,如烟道有矩形、有圆形。
但是,当前环保测试部门进行超低排放验收时均参照以前超低排放前高浓度下测试方法,验收流程也较为模糊。因此,亟需建立新的超低排放验收方法,以使其符合连续检测超低排放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验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试验项目;
现场机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且平稳运行168小时后,选取测试位置,测试位置在排放管道上的至少3个不同的深度上选取,选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信号的测点数之和应不少于N/2+1个,其中N为总测点数;
测试内容应包括氧量、流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浓度,氧量和流量按网格法依次对所有选定测点进行测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根据氧量值大小,选择涵盖氧量高、中、低浓度,进行选择点测试;烟尘根据流量大小,选择涵盖流量高、中、低范围,进行选择点测试;
步骤二:提取历史数据关键信息;
从历史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验收报告中获取选用仪器、执行标准、数据处理依据、测试结果、机组容量、改造方式、改造时间、改造周期、改造费用、改造前运行数据信息;从试验机组改造方案及机组168h运行CEMS 在线数据中获取测试位置、测量测点运行数据、机组改造方式、改造周期和改造费用信息;
步骤三:确定选择仪器;
根据步骤一和步骤二的信息,基于机组容量、改造方式和选定测点信息,自动统计数据,且与历史改造工程相比较,给出建议选用分析仪器;
同时结合改造后机组CEMS在线数据,根据数据范围大小给出建议选用分析仪器,最终测试人员综合两套建议确定现场情况进行选用;
选用标准:
当CEMS在线数据中烟尘小于5毫克/立方米,采用西克或者杜拉格低浓度烟尘采样仪,大于5毫克/立方米,采用天虹或者崂应大流量自动烟尘采样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2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