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2340.3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8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霞 |
主分类号: | C01B3/02 | 分类号: | C01B3/02;C01B3/5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9000 陕西省榆林***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化炉 生物质块 生物质制氢 氢气提纯 制取装置 过热器 炭化炉 熄焦池 兰炭 热解 余热 废气 余热利用 废气管 荒煤气 料通道 蒸汽管 气化 气管 | ||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和生物质制氢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含炭化炉、熄焦池、过热器、气化炉、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和氢气提纯室;炭化炉和熄焦池相连,过热器安装于熄焦池内,炭化炉通过荒煤气管与气化炉连接,过热器通过蒸汽管与气化炉连接;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通过生物质块料通道与气化炉相连;气化炉通过气化气管与氢气提纯室相连,氢气提纯室通过废气管与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相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余热利用和生物质制氢交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二次能源,其用量和应用范围日益增加。由于自然界中不存在纯氢,只能通过其他化学物质转化、分解和分离得到纯氢,但该过程需要耗费大量能源。制氢技术有很多种,根据所使用的原料可分为化石燃料制氢、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水电解制氢三种。然而,化石燃料制氢具有能耗高,污染物生成量大的缺点。水电解制氢约占世界产氢量的4%,但是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而采用太阳能光热和高温热化学分解水制氢涉及太阳能聚焦装置、高温反应器及产物分离等,设备复杂,对材料要求苛刻,研究所需投入大,相关研究需要在国家层面组织联合攻关。相比较之下,我国的生物质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绝大多数分布在郊区或农村。据统计,我国每年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约30亿吨。生物质是能量和氢的双重载体,氢质量含量约6%,生物质自身能量足以将氢气分解出来。生物质是低硫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洁净能源,可避免常规能源制氢过程对环境的污染,对开辟能源新领域、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生物质制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兰炭企业是榆林地区的支柱产业。神府煤低温热解制备兰炭通常在内热式直立炭化炉中实现,煤粒干馏后形成半焦兰炭,然后从排焦口被送出,由于兰炭温度高达500℃,需要将其冷却到60℃,便于堆放装车运输。目前,部分兰炭企业生产采用水封来冷却半焦,熄焦废水中因含有大量氨根离子和酚类物质而受到严重污染,兰炭余热随废水流失。为了避免水污染,部分兰炭厂采用向高温兰炭喷射冷却水来熄灭兰炭。由于不能连续喷水,喷孔容易发生堵塞,需要投入较多现场维护耗工。在现有熄焦工艺中,均没有考虑兰炭的余热回收。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合理的利用兰炭热解余热和产生的废气,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将兰炭热解余热和废气用于生物质制氢的装置,包含炭化炉、熄焦池、过热器、气化炉、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氢气提纯室;
炭化炉和熄焦池相连,过热器安装于熄焦池内,炭化炉通过荒煤气管与气化炉连接,过热器通过蒸汽管与气化炉连接;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通过生物质块料通道与气化炉相连;气化炉通过气化气管与氢气提纯室相连,氢气提纯室通过废气管与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相连。
优选地,炭化炉与熄焦池位于同一个容器中,用可以打开的活动隔板隔开;炭化炉上装有空气管和加炭口。
优选地,气化炉由固定隔板分为一级气化炉和二级气化炉;荒煤气管与一级气化炉相连,蒸汽管与二级气化炉相连;一级气化炉和二级气化炉通过连接管相连;一级气化炉底部装有多孔板,生物质块料通道的一端开口位于多孔板上方。
优选地,连接管上安装有转换阀。
优选地,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上开有生物质进口,生物质块料制取装置内部装有制块料机。
优选地,氢气提纯室内部装有炭分子筛、沸石分子筛和Al2O3分子筛。
优选地,过热器为蛇形管式或屏式。
优选地,过热器进水端设置有水泵和进水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霞,未经张俊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3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