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条纹隔贻贝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2384.6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65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华;陈兴强;王春琳;母昌考;宋微微;叶央芳;刘磊;史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曾庆国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条纹 贻贝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定条纹隔贻贝的方法,是对待检测的贻贝属个体用引物对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其中条纹隔贻贝对应的核苷酸片段的序列为SEQ ID NO:1。本发明筛选获得了能够鉴别条纹隔贻贝的SNP位点,通过检测该SNP位点,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方法可以对条纹隔贻贝进行基因分型。本发明从分子水平对条纹隔贻贝品种进行鉴定,摆脱了靠表型进行鉴别的局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贝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鉴定条纹隔贻贝的方法。
背景技术
贻贝在分类上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瓣鳃纲(Lamellibranchia)、异柱目(Anisomyaria)、贻贝科(Mytilidae)海洋生物。我国已发现的有近50种,分18个属。它们的贝壳都呈三角形,表面有一层黑漆色发亮的外皮。两个外套膜除了在背面连接以外,在后端也有愈合形成排水孔,外套膜的后腹面的边缘有很多分枝状的小触手。有两个闭壳肌,前面一个较小,后面一个较大,利用闭壳肌和韧带开启关闭壳,两瓣壳之间常有缝隙,足分泌的足丝即从缝隙中伸出来固定在岩石或其他物体上。贻贝的摄食也跟其他双壳类软体动物一样,只能被动地从通过它身体内部的水流中获得。
条纹隔贻贝(Septifervirgatus)为暖水性广分布种。但仅见于西太平洋区,日本自北海道至琉球群岛,向南至东海和南海有分布。为潮间带中、下区的常见种,但多密集在低潮线至潮线下8米左右的水区。其贝壳呈楔形,中等大小,一般壳长45.5毫米,高26毫米,宽21毫米。壳顶较尖,位于前端。壳面隆肋有的高有的低,整个壳面被有细放射肋;肋分叉,较低,有的个体常不明显,肋间距离较宽。壳表呈紫褐色,顶部常呈淡紫和淡粉色,贝壳内面灰蓝色,有时带浅红色;肌痕明显,壳周缘具有细缺刻,壳顶下方有三角形小隔板。铰合部窄,仅有1-3个粒状小突起。外套薄,外套缘有褶或触手。前闭壳肌小,位于隔板上;后闭壳肌大,呈弯月形。足丝孔略显;足丝较发达。
目前对贻贝属分类常采用贝壳形状、铰合齿等外部形态特征,但是贻贝品种间在浮游期、稚贝期外形相似,且自然杂交个体、脱壳贩卖个体、表型受环境塑造后的个体,单凭外形较难区分。而且,随着分子标记辅助遗传育种在水产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也需要开发一套高效实用的贻贝品种鉴定方法,为贻贝的生产育苗、科学研究和市场整顿提供有力的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定条纹隔贻贝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将条纹隔贻贝(Septifervirgatus)与目前主要养殖的紫贻贝(Mytilus edulis)、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和厚壳贻贝(Mytiluscoruscus)区分开,从而有效的进行条纹隔贻贝的杂交和品系提纯的研究。
本发明一种鉴定条纹隔贻贝的方法,是对待检测的贻贝属个体用引物对进行PCR扩增,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其中条纹隔贻贝对应的核苷酸片段的序列为SEQ IDNO:1;
TACTCTAGGGATAACAGCGCAATCTTTTAGGATAGTTGAAATTGGTTAAATGGTTTGCGACCTCGATGTTGGCTTT
其中所述的基因分型,是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的方法,或是测序进行基因分型;
上述的方法,其中引物对的上游引物的序列如下:
5′-TACTCTAGGGATAACAGCGCAAT-3′(SEQ ID NO:2)
下游引物的序列如下:
5′-AAAGCCAACATCGAGGTCGC-3′(SEQ ID NO:3)。
本发明筛选获得了能够鉴别条纹隔贻贝的SNP位点,通过检测该SNP位点,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方法可以对条纹隔贻贝进行基因分型。本发明从分子水平对条纹隔贻贝品种进行鉴定,摆脱了靠表型进行鉴别的局限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