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腹腔引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2692.9 | 申请日: | 2018-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4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宋洁;韩莹波;邵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王晖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杆 导流管 凹凸结构 第一端 针体部 侧向开口 腹腔引流 引流针 针尖部 伸出 穿刺引流 滑动路径 引流孔 侧壁 插接 抵接 滑出 凸起 针体 转动 封闭 | ||
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针、导流管以及定位杆,引流针包括针尖部和与针尖部固定连接的针体部,针体部具有侧向开口,针体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导流管通过侧向开口与针体部分离,导流管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二端封闭且导流管的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孔;定位杆插接在导流管中,定位杆的一端能够抵接在第二端上,定位杆的另一端从第一端伸出,定位杆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定位杆能够相对于导流管转动,以使第二凹凸结构位于第一凹凸结构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防止定位杆从第一端滑出;定位杆的伸出第一端的部分设置有操作凸起。穿刺引流操作方便快捷,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腹腔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肝癌、胃癌、胰腺癌等患者腹部手术后,往往需要在患者腹腔内安置导流管将渗血、渗液、脓液以及其他各种漏液引流到体外,现有技术中的常规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切开脓腔后清除脓液。这种治疗方法的缺陷是手术切口大、创口愈合慢,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治疗费用,且创口愈合后会留下难看的瘢痕,导致部分患者不愿手术,延误治疗时机。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治疗方法,其通过细针穿刺脓腔抽吸脓液,但这种方法很难将脓液清除干净,残余脓液可引起慢性炎症,治疗效果差。
目前,在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穿刺结构为微创治疗管,该治疗管包括侧壁开有引流孔的引流导管,引流导管内插设有硬质插入棒,插入棒协助将引流导管插入脓腔内以将脓液通过引流导管引流出,引流导管侧壁上还设有给药管和引流口。
这种治疗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弊端:该治疗管在操作时,穿刺和置管引流是分开操作完成的,即必须先使用其他辅助的穿刺设备将脓腔组织刺破并开通一个通道,然后在插入棒的支撑下将导流管插入脓腔实现穿刺引流,这样就增加了手术的步骤和时间,增加病人的痛苦,更明显的弊端是:在穿刺完成时因没有导流管跟进,脓液会直接大量的排出体外,污染病房环境,增加医院内感染发生风险,而且操作过程繁琐,导致这种微创治疗管并不适于广泛应用。
因此,研发一套对于医生而言操作简便实用、微小创伤而且疗效好的脓肿穿刺引流器械,成为脓肿疾病治疗技术领域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腹腔引流装置,以改善传统的导流管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腹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针、导流管以及定位杆,所述引流针包括针尖部和与所述针尖部固定连接的针体部,所述针体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针体部具有至少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向开口,所述针体部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凸结构;所述导流管通过所述侧向开口与所述针体部分离,所述导流管包括远离所述针尖部的第一端和靠近所述针尖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封闭且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引流孔;所述定位杆插接在所述导流管中,所述定位杆的一端能够抵接在所述第二端上,所述定位杆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一端伸出,所述定位杆上设置有第二凹凸结构,所述定位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导流管转动,以使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凹凸结构的滑动路径上,用于防止所述定位杆从所述第一端滑出;所述定位杆的伸出所述第一端的部分设置有操作凸起,所述操作凸起的凸出方向沿所述定位杆的径向向外,所述操作凸起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设置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凹凸结构沿所述导流管的径向向内凸出;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凸起结构,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凸出方向沿所述定位杆的径向向外。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凸结构包括轴向阻挡部以及径向阻挡部,所述轴向阻挡部与所述径向阻挡部相连接,所述轴向阻挡部与所述径向阻挡部交叉设置,所述轴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沿其轴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所述径向阻挡部位于所述第二凹凸结构的沿其径线方向的滑动路径上。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径向阻挡部为板状结构,所述轴向阻挡部和所述径向阻挡部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凹凸结构为球状凸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26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耳鼻喉科用多功能给药吸痰清洁一体装置
- 下一篇:腹腔手术用吸引器的吸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