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率的粮食杀虫熏蒸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3578.8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7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龙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9/18 | 分类号: | A23B9/18;A01F25/14;A01F25/16;A01F25/2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粮仓 储粮腔 熏蒸 发生装置 粮食杀虫 网状结构 熏蒸气体 熏蒸设备 高效率 内部设置 浓度分布 排气装置 气体发生 气体通道 外部连通 熏蒸过程 磷化氢 粒径 内壁 腔壁 网孔 粮食 外部 主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粮食杀虫熏蒸设备,包括位于粮仓外部的熏蒸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粮仓内部设置有储粮腔,所述储粮腔的腔壁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网状结构的网孔尺寸不大于粮食粒径,所述储粮腔与所述粮仓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气体发生通道通过熏蒸主管与所述熏蒸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粮仓上部还设置有与粮仓外部连通的排气装置。解决现有粮食熏蒸过程中投药时间长、磷化氢浓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熏蒸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粮食仓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率的粮食杀虫熏蒸设备。
背景技术
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经常会发生储粮虫害现象,每年因粮食霉变及虫害等造成的损失占很大比重,如果不有效控制和杀灭这些储量害虫,不仅会引起储粮的大量损失,还会严重影响储粮的品质,危害非常大。因此,在粮食储藏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杀灭储粮害虫。
现在防治储粮虫害的主要手段是采用化学熏蒸法进行熏蒸杀虫,化学熏蒸法是采用化学熏蒸剂在密闭的储粮仓库中杀死储粮害虫、病菌等的一种技术,可以迅速地大规模地歼灭害虫。目前国际上在储粮领域主要采用的化学熏蒸剂是磷化氢,磷化氢是一种无色、剧毒、易燃的气体,它扩散性好、挥发性好、易于向粮堆下层渗透,是一种性能良好的熏蒸剂,广泛应用于在我国粮食仓储企业的日常杀虫作业中。但高大平房仓在熏蒸杀虫过程中,一般需要利用仓外熏蒸机分多次投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既费工又误时,且操作不便,投入又较大。因此如何克服常规熏蒸中存在的投药时间长、磷化氢浓度分布不均、操作过于繁琐等不足,是本领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粮食杀虫熏蒸设备,解决现有粮食熏蒸过程中投药时间长、磷化氢浓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提高了熏蒸的效率。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率的粮食杀虫熏蒸设备,包括位于粮仓外部的熏蒸气体发生装置,所述粮仓内部设置有储粮腔,所述储粮腔的腔壁为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网状结构的网孔尺寸不大于粮食粒径,所述储粮腔与所述粮仓的内壁之间形成气体通道,所述气体发生通道通过熏蒸主管与所述熏蒸气体发生装置连接,所述粮仓上部还设置有与粮仓外部连通的排气装置。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所述的粮仓熏蒸设备中,网状结构的储粮腔的腔壁与粮仓内壁形成气体通道,熏蒸气体发生装置与气体通道连通,使得熏蒸气体磷化氢可以充满气体通道,且通过储粮腔的腔壁不断扩散至粮食内部,增大了磷化氢气体与粮食的接触面积,磷化氢气体从外到内不断扩散,提高熏蒸的均匀性,因此能够解决现有的熏蒸气体扩散不均匀,熏蒸效率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储粮腔的内壁上还设置有过滤布,所述过滤布的孔径不大于所述网状结构的网孔尺寸。通过在储粮腔的内壁上设置过滤布,避免粮食中的灰尘杂质进入气体通道,造成气体通道中灰尘的积累,提高设备的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装置包括与粮仓内部连通的排气管以及与所述排气管连接的净气装置,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引风机以及第一气体浓度感应器。通过设置排气装置,且在排气装置中设置净气装置,能够将熏蒸结束后的磷化氢气体迅速排出,使粮仓内部气体达到安全范围,同时将排出的磷化氢气体净化后排放,避免剧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同时第一气体浓度感应器对排出的气体进行实时监控,达到安全排放指标,解决了现有粮食熏蒸后磷化氢气体自然排放造成的危险度较高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熏蒸主管上还设置有惰性气体装置,所述熏蒸主管上靠近所述惰性气体装置处以及靠近所述药气箱处均设置有第一阀门。通过在熏蒸主管上设置惰性气体装置,在熏蒸完成后,关闭药气箱的阀门,同时打开惰性气体的阀门,通过惰性气体的引入对粮仓内的磷化氢气体进行置换,进一步快速高效去除粮仓内的磷化氢气体,快速达到安全环境指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龙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郑州龙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35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