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4469.8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2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尚志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益高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10 | 分类号: | H05B6/10;H05B6/44;H05B6/06;H05B1/02;F24H1/14;F24H9/00;F24H9/02;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宣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88 | 代理人: | 刘君 |
地址: | 201317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马桶 即热式 加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即热式加热模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其在塑料外壳的末端盖合有端盖,所述端盖的端面中部设有通孔,在端盖与塑料外壳的末端之间设有覆盖住所述通孔的具形变的防冻垫;在220V的交流电源回路中依次串联入所述70℃双金属片温控器、所述45℃双金属片温控器、并联的所述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形成所述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在水结冰膨胀时防止陶瓷加热管以及塑料外壳的损坏,控制电路中接入双金属片温控器,当加热水温度过高时能及时断开电源防止意外,而当水温下降到正常时,还能自动接通无需外部干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即热式加热模块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马桶从第一代的储热式发展到现在的即热式,健康、舒适、安全、节能、冲力、智控、美感已成行业发展的趋势。
大多产品采用即热式加热技术,机器内部是没有任何水容器的,仅仅是由精密温度控制和饲服电路及陶瓷加热管组成,它可以瞬间加热流经其中的水,要比带水箱的那种类似电热水壶的简单加热方式安全些。因为瞬间加热管一旦破裂漏电,水也会瞬间喷出烧毁加热管,产生可见的故障现象被发现而停止使用。但是老式的蓄热式在水中漏电,则不宜被察觉,除非触电才知道。
特别是冬天天气特别冷,地域关系使用环境温度差异大,北方冬季零下三四十度,若家中长时间无人居住室内温度亦可达到零下结冰状态,这样就造成即热式加热模块内部存水结冰,从而胀裂加热模块的管壁,造成产品报废,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另外,目前即热式加热技术中,采用可控硅相位调压的控制模块,由于产生非正弦波形对电网的干扰及瞬时冲击电流较大影响家用电器的正常使用:水压突然发生变化加热模块容易出现干烧、出水温度不稳现象,为了安全需要模块出水口装有一个45度温控器,前端安装一个温77度温度保险丝保证出水温度在超温的情况下即时断开电源,极端情况下当45度的温控器失灵,水温超出77度时温度保险丝熔断,也即该77度温度保险丝是不可恢复的,需要售后上门服务更换保险丝,给用户带来不便,同时增加厂家售后费用。
当然这都是极端的故障预测,正常寿命中的机器还是比较安全的,但是寿命终结时还是不如蓄热式机器让人使用比较安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智能控制电路配合相关传感器来计算获取加热器的加热线圈所需加热的时间,实现自动智能温度控制,且在电源回路中设置2个双金属片温控器,来在加热温度过高时有效及时地切断电源,避免意外发生,并在温度恢复到正常后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导通恢复。
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智能马桶即热式加热系统,包括两端贯通的塑料外壳、端盖、进水口接头、出水口装置、加热管、在出水口所设的两级温度保护装置、设置在进水口接头上的进水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出水口装置上的出水温度传感器、设有单片机的控制电路,所述的控制电路设有220V的交流电源回路,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导流管、设置于进水口接头上的水流量传感器、具形变的防冻垫;
所述进水口接头包括接口、进水管;所述的接口和进水管一体成型,所述的接口呈X轴向布置,所述的进水管呈Z轴向布置;所述进水管与接口的内部通道贯通呈“L”形;
所述加热管采用陶瓷加热管,所述陶瓷加热管采用管壁为中空的陶瓷管,在陶瓷管的中空管壁内设有2组绕向相反的加热线圈;所述陶瓷加热管的进口端位于塑料外壳的进口端外,陶瓷加热管的其余部位从塑料外壳的进口端插入塑料外壳内,且陶瓷加热管与塑料外壳之间设有间距;塑料外壳的进口端与相应处的陶瓷加热管之间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益高卫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益高卫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44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