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6105.3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7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何毛贤;胡建兴;刘文广;欧泽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A01K61/53;A01K61/17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胡素丽;刘明星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马蹄 人工 育苗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本发明通过生长有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准备、受精卵收集和孵化、育苗管理,培育出大量的大马蹄螺螺苗。本发明将产卵孵化池和育苗池合二为一,减少了卵、幼虫收集过程对其的损伤,有利于孵化。同时,采用露天池作为育苗池,可保障池中的硅藻对光照的需求,促进饵料在育苗池的不断生长,增加饵料的自然供给,从而减少移池的次数。本发明的方法可运用于大马蹄螺的规模性人工育苗,可保障育苗成功率,且操作简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生物人工繁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大马蹄螺Trochus niloticus,别称马蹄钟螺、公螺,腹足纲,马蹄螺科,马蹄螺属。壳大坚厚,长约120mm,圆锥形,螺旋部大。壳面为灰白色,具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火焰状纵行花纹。每一螺层的上半部有3-4条由粒状突起连成的螺肋,在缝合线的上方,螺层下半部有一列粗大的瘤状突起。壳底平,口斜,外唇简单,内唇厚,扭曲成S形,靥角质。生活于低潮线至浅海的珊瑚礁岩石上。海南南部、中国台湾西南部(恒春半岛、小琉球、澎湖岛),菲律宾群岛,新几内亚岛,大堡礁,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所罗门群岛,贝劳群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海域。大马蹄螺的最大壳高可达150mm,个体寿命可达10年。
大马蹄螺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生态价值。马蹄螺可摄食基质上的藻类,增强珊瑚与藻类竞争空间的能力,对珊瑚的再生和浮浪幼虫的固着起促进作用。然而,近四十年来人类过度捕捞致使马蹄螺等螺类资源量极度下滑急剧减少,人为打破了这种种群平衡关系。通过人工育苗大量获得苗种,然后进行增殖放流可快速恢复种群数量,促进海洋生态修复、资源养护与增殖。而国内还没有关于大马蹄螺人工育苗的报道。
藻类生物量大小很大程度影响着幼苗的生长;而藻类的生长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光照程度、水流速度以及池中可供藻类生长的面积。尽管国外有许多关于大马蹄螺的报道,关于其胚胎发育、幼体培育等还无法查阅到详细的资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该方法可运用于大马蹄螺的规模性人工育苗,可保障育苗成功率,且操作简便。
一种大马蹄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生长有底栖硅藻的附着基准备:在育苗池中投放附着基让底栖硅藻附着,注入过滤海水,在海水中加入底栖硅藻营养盐,育苗池的池顶布有防晒网,培养至附着基呈现黄色,然后将育苗池中的海水排放完,注入新鲜的过滤海水;
(2)受精卵收集和孵化:将经人工催产诱导处理的大马蹄螺放于产卵盆中,充气,当观察到卵已受精或开始卵裂时,将卵投放到步骤(1)的育苗池中,充气,待水体中上浮幼虫下沉后,调大充气量;
(3)育苗管理:投放卵后的前4-5天不换水,之后开始换水;若附着基上的底栖硅藻被舔吃完,则将螺苗从附着基和育苗池中收集出,撒播于新的准备有生长有底栖硅藻的附着基的育苗池中,继续养殖。
所述的在海水中加入底栖硅藻营养盐具体为:每吨海水中加入硝酸钠30g、尿素30g、磷酸二氢钾5g、柠檬酸铁5g、维生素B1 200mg、维生素B2 200μg和硅酸钠20g。
优选,所述的经人工催产诱导处理的大马蹄螺是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将大马蹄螺清洗干净后,阴干8-10小时,得到经人工催产诱导处理的大马蹄螺。
所述的换水具体为:每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总水量的1/5,投放卵15天后换水量增大到总水量的1/3。
优选,步骤(2)所述的将卵投放到步骤(1)的育苗池中,其投放密度不超过1个/ml。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6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虾分离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产品多层混养竹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