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47277.2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5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何庭国;余浪;田壮;许敏;许志艳;陈克坚;游励晖;黄毅;易大伟;廖文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王芸 |
地址: | 610031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桁拱 拱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采用悬臂拼装的方式形成整体直至拱圈合龙,其中弧形拱圈的中部为纯钢构造,纯钢构造的两端连接结合构造,每个结合构造的另一端连接钢混构造;B将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外模板,从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顶部的浇筑孔向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内灌注混凝土;C将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外模板,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内套箱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内模板,从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顶部的浇筑孔向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内灌注混凝土,完成施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简称钢混结构)是由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经组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结构,是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了钢材抗拉强度高、塑性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好的优点,弥补彼此各自的缺点;在现代桥梁结构中,钢混组合结构越来越成为桥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钢混组合结构在桥梁上普遍在斜拉桥悬索桥主梁或桥塔上采用较多,在钢拱桥的钢桁拱上已有将拱圈弦杆当做劲性骨架而后在弦杆外包混凝土的钢混组合结构,但弦杆成桥后不起受力作用,钢材不能充分利用,而且需设置模板来灌注外包混凝土,成本较高、经济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吊装拱圈的上弦杆、腹杆和下弦杆,采用悬臂拼装的方式形成整体直至拱圈合龙,其中弧形拱圈的中部为纯钢构造,所述纯钢构造的两端连接结合构造,每个所述结合构造的另一端连接钢混构造;
B、将所述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外模板,从所述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顶部的若干个浇筑孔向所述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内灌注混凝土;
C、将所述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外模板,所述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内套箱钢板作为浇筑混凝土的内模板,从所述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顶部的若干个浇筑孔向所述结合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和内套箱钢板之间灌注混凝土,完成施工。
其中,所述结合构造为空心钢箱混凝土结构,所述钢混构造为实心钢混结构,所述纯钢构造、所述结合构造和钢混构造的轴线中心线交汇。
采用本发明所述的钢桁拱的钢混拱圈弦杆的施工方法,能够安全、经济、快速的完成钢桁拱拱圈的施工,不需要单独设置模板等临时施工措施,缩短了施工工期,减少了高空作业的时间,降低了高空作业的风险,可有效地节省工程造价,同时施工的钢混拱圈弦杆可将所述纯钢构造的内力均匀地传递给所述钢混构造,最后传递至拱座基础,使得钢材与混凝土共同受力,受力明确,可提高大跨度钢桁拱的横竖向刚度,减少钢材重量,减轻钢杆件的运输难度和安装难度,经济性较好。
优选地,所述纯钢构造、所述结合构造和所述钢混构造包括的上弦杆和下弦杆的箱壳钢板内设有若干个横隔板,相邻两个所述横隔板之间形成隔断舱,所述结合构造和所述钢混构造内的每个所述隔断舱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浇筑孔。
优选地,所述纯钢构造、所述结合构造和所述钢混构造的外箱体内表面沿拱圈纵向设置若干个加劲肋。
优选地,所述加劲肋上设有若干个PBL剪力键,,加强钢结构和混凝土的连接,以增强整体受力。
优选地,所述结合构造和所述钢混构造的外箱体内表面设置若干个剪力钉,将钢结构与混凝土连接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72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