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T试剂用于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7416.1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08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双勇;郝春华;张蕊;王维亭;徐向伟;赵专友;蒋玲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86 | 分类号: | G01N33/86;G01N33/5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300301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浆 高效灵敏 活性测定 有效反应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T试剂用于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用途,以及采用PT试剂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方法,所述PT试剂安全易得,代替昂贵稀少的RVV‑X,所述FXa活性测定方法简便易操作,高效灵敏,能有效反应血浆内FXa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PT试剂用于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用途,具体涉及采用PT试剂测定人或动物血浆内FXa活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凝血因子10(FX)起着关键性作用,不管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凝血通路,最终都作用于FX,激活FX生成有活性的FXa。在FXa的催化作用下,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发挥凝血作用。因此,FXa活性的变化,在凝血瀑布反应中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对FXa活性的检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应血液凝血功能的情况。
此外,随着抗凝药物的发展,口服FXa抑制逐渐取代传统抗凝药物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成为抗凝药市场上的主流药物。口服FXa抑制剂(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班等),与传统抗凝药物相比,疗效更好,使用更方便,患者用药顺应性更高。尽管如此,口服FXa抑制同传统抗凝药物相类似,在使用剂量过大或特殊情况下,均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出血副作用。如果出血部位是脑部或者重要脏器内,这种副作用可能是致命的。一般情况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可以反应患者体内的凝血功能情况。对于服用口服FXa抑制剂的患者,其血药浓度与PT或APTT的延长程度相关性较差,在服用推荐剂量口服FXa抑制剂的情况下,PT或APTT往往仅有部分延长或不发生延长。因此,通过测定患者血浆PT或APTT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口服FXa抑制剂的在体活性。研究发现,血浆内FXa活性抑制率与口服FXa抑制剂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通过FXa活性的检测能够比传统凝血指标PT和APTT更好地反映患者在体凝血功能。根据患者FXa活性,判断出患者是否抗凝过度或者抗凝不足,进而调整药物使用剂量,使得开发FXa抑制剂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
CN101535498A公开了一种电化学法测定血液样品中Xa因子抑制剂的方法和设备,基于干燥化学的测试元件和测试元件分析系统,缩短测试周期,降低测试难度,但需要鲁塞尔蝰蛇毒,首先将血浆内FX转化成有活性的FXa,但RVV-X产量极低,保存不便,价格昂贵,且使用起来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提供一种使用简便、安全、准确,适用于各种情况下FXa活性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及实际的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PT试剂用于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用途,所述PT试剂安全易得,代替昂贵稀少的RVV-X,所述FXa活性测定方法简便易操作,高效灵敏,能有效反应血浆内FXa活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PT试剂用于测定血浆内FXa活性的用途。
本发明中,用PT试剂代替常规检测FXa活性的RVV-X,现有技术中的RVV-X可以不依赖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通路,在钙离子存在下,直接将FX催化为FXa,进而发生凝血反应,而本申请中的采用PT试剂检测FXa活性的检测原理与其完全不同,血液从体内取出后,使用抗凝剂枸橼酸钠与钙离子即凝血因子IV结合,使得血浆内缺乏了凝血因子III和IV,加入PT试剂后可激活凝血瀑布反应,在凝血因子VII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凝血因子III、IV和VII的复合物,在钙离子的存在下,凝血因子X生成有活性的FXa,FXa与凝血因子IV、Va形成复合物,催化凝血因子II生成FIIa,即凝血酶,如无凝血酶抑制剂的存在下,凝血酶将催化凝血因子I(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相互结合使得血浆凝固,因此,在反应体系中均须加入一定量的凝血酶抑制剂。
优选地,所述PT试剂包括兔脑提取物、葡萄糖、白蛋白、山梨酸钾和氯化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未经天津药物研究院新药评价有限公司;南开大学泰达生物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74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