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西地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7752.6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09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蔡森源;卢宇靖;黄玄贺;李莹;龙威;黄宝华;张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C07K14/765;C07K1/107;C07K1/34;G01N21/33;G01N33/6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科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7 | 代理人: | 王海曼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西地那非 半抗原 人工抗原 偶联 制备 掩蔽 制备人工抗原 分子结构式 连接臂结构 分子结构 活性基团 活性酯化 免疫检测 影响动物 偶联比 可用 蛋白质 暴露 引入 保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地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旨在提供一种西地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半抗原在保留西地那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引入连接臂结构和用于偶联大分子的活性基团,这样既有利于其与大分子偶联,又可以在偶联后充分暴露本身分子结构和分子量较小的西地那非基本结构,避免了其被大分子掩蔽而影响动物机体的识别;本发明通过活性酯化法将半抗原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偶联比可达10.7,可用于西地那非的免疫检测;其分子结构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抗原、人工抗原,具体涉及一种西地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本发明还公开了西地那非半抗原、人工抗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西地那非(Sildenafil),即枸橼酸西地那非片,也称万艾可,俗称“伟哥”,分子式:C22H30N6O4S,CAS登录号为139755-83-2,可以有效改善阴茎勃起硬度,用于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也称阳痿)。该药上市20余年,推动ED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以它为代表的口服药物被美国、欧洲、中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指南推荐作为ED的一线治疗。
西地那非最常见的副作用是:头痛、面部潮红、胃部不适、视力异常,如视觉色彩改变(如有蓝色色晕)和视力模糊、鼻塞或流鼻涕、背痛、肌肉痛、恶心、头晕、皮疹。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包括:1.持续勃起(异常勃起):如果持续勃起超过4个小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如不即刻处理,异常勃起能对阴茎产生永久性损害;2.单眼或双眼突然视力丧失:这是一种严重的眼病征兆,称为非动脉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3.突发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某些人可能会出现耳朵嗡嗡响(耳鸣)或头晕。
近年来,中成药及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物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不法药商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通过非法加入西地那非,使疗效缓和的中成药或保健品具有了暂时的速效、高效或特效,增加销量,获取非法高额利润。但作为患者,在长期不知情的情况下服用含有西地那非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目前,检测中成药或保健品中是否含有西地那非成分,采用的仍是传统的检验方法,须将提取的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或是使用大型的试验车,这样都很不方便,而且反应时间长,实验耗资较大。
免疫分析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的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对仪器要求不高、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西地那非属于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化合物,本身不具备反应性和免疫原性,为了实现西地那非的免疫检测,不仅需要合成具备高效价的西地那非抗原,而且还需要筛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的西地那非单克隆抗体。但是目前尚没有有关西地那非单克隆抗体的相关报道。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高效价的西地那非抗原的设计仍是难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半抗原在保留西地那非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引入连接臂结构和用于偶联大分子的活性基团,这样既有利于其与大分子偶联,又可以在偶联后充分暴露本身分子结构和分子量较小的西地那非基本结构,避免了其被大分子掩蔽而影响动物机体的识别;本发明通过活性酯化法将半抗原与蛋白质偶联制备人工抗原,偶联比可达10.7,可用于西地那非的免疫检测。
为此,本申请提供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西地那非半抗原,其分子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n为1或2或3。
本发明提供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西地那非半抗原的制备方法,在反应器中,放入溶剂1,4-二氧六环,再加加入质量比为1﹕5~13的西地那非与环形酸酐,在弱碱性、40~50℃密闭条件搅拌反应10~12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倾入水中,用乙酸乙酯多次萃取,合并萃取液,以无水Na2SO4进行干燥,浓缩后得到固体,重结晶得到固体产物。
进一步的,上述的西地那非半抗原的方法,所述环形酸酐为丁二酸酐、戊二酸酐或己二酸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77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