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49620.7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5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杨建军;赵雪健;许鹤成;赵智慧;李芳芳;廖京春;闫伟新;王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长阳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102488 北京市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新型城市 污水 双氧水 紫外光照射 出水水质 焦硫酸钠 氯气消毒 生物降解 有效解决 处理剂 水处理 污泥 吸附 城市污水 失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通过先对污水进行吸附处理,再加入双氧水和焦硫酸钠进行紫外光照射处理,之后加入处理剂进行处理,生物降解处理,最后采用氯气消毒,完成污水的处理过程;本发明所述的污水处理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污水C‑N比失衡的问题,使污水的处理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出水水质好;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基本不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泥,水处理的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化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虽然淡水总量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拥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水”这个曾被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竟然已经缺少到了严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生活的程度。据调查显示,我国浪费水的现象很普遍,大家还未对水危机产生足够的重视,因而水的二次利用率较低。如若能加强水的循环利用,将生活污水进行再生与回用,那么这将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最好措施,是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全国每年污水排放中,仅10%的生活污水和70%的工业污水得到处理,且其中约有一半工业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达不到国家排放标准,其余未处理的污水则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中,致使我国的水环境遭受了严重污染和破坏;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正随着城镇建设与发展而呈递增的趋势。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普遍采用的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然而由于城市污水中的氨氮指标明显高于设计值,导致城市污水进水C-N比失衡,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无法解决C-N比失衡的问题,影响污水处理效率,污水处理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污水处理快速、效率高、效果好的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本发明所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污水C-N比失衡的问题,对污水处理快速、效率高且效果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城市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向污水中加入悬浮物质吸附剂,进行吸附处理;
(2)对步骤(1)吸附处理后污水先进行pH调节,之后加入双氧水和焦硫酸钠,并利用紫外光照射处理;
(3)向紫外光照射后的污水中加入处理剂,所述处理剂为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酰胺、铝酸钙粉、活性炭、纳米二氧化硅的混合物,所述纳米四氧化三铁、聚丙烯酰胺、铝酸钙粉、活性炭、纳米二氧化硅的重量份之比为8-12:15-20:8-12:15-20:5-15;
(4)将步骤(3)处理后的污水输送至生物降解池,并向生物降解池中加入亚铁盐,以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富氧成分氧化分解;
(5)将步骤(4)处理后水的pH调节至6-8,用氯气消毒后,即完成污水处理。
步骤(1)中,所述吸附剂为氢氧化铁胶体与氢氧化铝胶体按照质量比1-2:1-2组成的混合物。
所述吸附剂与所述污水的质量之比为1:100-1:500。
进行所述吸附处理的时间为2-8h。
步骤(2)中,先进行pH调节至6-8。
所述双氧水的浓度为3-30wt%,所述双氧水的添加量占所述吸附处理后污水质量的1%-10%。
步骤(2)中,所述焦硫酸钠的添加量占所述吸附处理后污水质量的0.05%-0.2%。
所述紫外光照射处理的具体条件为:在温度为20-50℃、搅拌速度为200-250r/min的条件下,利用300-400nm紫外光照射30-60min。
所述处理剂与所述污水的质量之比为1:80-1: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长阳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长阳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49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