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2172.6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49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邹友生;刘舒婷;曾海波;刘佳欣;朱正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G9/02 | 分类号: | C01G9/02;C01G1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锌 锡酸锌核壳 结构 异质结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原子层沉积、液相激光烧蚀与溶剂热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柔性纤维状细金属丝为基底,在其表面垂直生长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进而通过激光烧蚀浸没在溶液中的高纯金属锡靶,获得高活性溶剂热前驱体,并进一步采用溶剂热法在氧化锌阵列上生长出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本发明所采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纯度高、无杂质元素和无表面活性剂添加等优点,制备的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形貌尺寸均一,结晶性良好。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可应用于柔性纤维状紫外光电探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紫外光探测在平流层臭氧监测、火焰防护、消防领域和光通信等方面引起广泛研究与应用。而柔性纤维状紫外光电探测器由于具有柔性、360度探测、可编织和可穿戴等特点,所以可实现人体穿戴的同时探测紫外光,比平面的探测器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目前,制备柔性纤维状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主要为氧化锌。而作为一种二元金属氧化物,氧化锌有着带隙不够宽(带隙约为3.37eV)难以探测到波长更短的紫外光等不足。与二元金属氧化物材料相比,三元金属氧化物锡酸锌具有电子迁移率高、电子传递快和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同时,锡酸锌是一种带隙约为3.64eV的重要的n型半导体材料,它可通过调节组分比以达到带隙展宽,避免了由于掺杂氧化锌带来的相分离,所以构筑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可达到拓宽氧化锌探测范围,实现宽光谱响应。
目前,对于氧化锌/锡酸锌异质结的制备已有一些文献报道。Sunghoon Park等人(Ceramics International,2013,39(4):3539-3545)通过热蒸发法以ZnO、SnO2及石墨粉末为原料合成Zn2SnO4纳米线,再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在表面沉积ZnO,制备了锡酸锌(核)/氧化锌(壳)异质结,并将用于气体传感器,且与纯Zn2SnO4纳米线相比,对NO2气体的响应值提高了五倍。Cheng等人(ACS Applied MaterialsInterfaces,2014,6(6):4057-62)通过溶胶-凝胶法以Zn(NO3)2·6H2O、SnCl2·2H2O、柠檬酸和乙二醇为原料制备出氧化锌/锡酸锌异质结纳米线。然而尚未见到结合液相激光烧蚀、原子层沉积和溶剂热的方法,制备可应用于可编织可穿戴柔性紫外光探测的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的制备方法,采用原子层沉积、液相激光烧蚀与溶剂热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以柔性纤维状细金属丝为基底,在表面垂直生长氧化锌纳米棒阵列,进而通过激光烧蚀浸没在溶液中的高纯金属锡靶,获得高活性溶剂热前驱体,经过溶剂热法在氧化锌阵列上生长出氧化锌/锡酸锌核壳结构异质结。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别用去离子水、无水乙醇对金属丝超声清洗并干燥;
步骤2、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在金属丝表面沉积氧化锌薄膜作为种子层;
步骤3、用溶剂热法在种子层表面沿垂直方向生长氧化锌纳米棒阵列;
步骤4、在反应容器中加入配制好的溶液,将锡靶置于溶液中,并使溶液浸过靶材表面;
步骤5、调节激光器的脉冲激光光束的光路,使激光光束聚焦在溶剂液面以下的靶材,选取适当的激光波长、频率及能量,开启脉冲激光,在液体环境中对锡靶进行烧蚀反应;在激光烧蚀过程中采用磁力搅拌器持续搅拌溶液直至烧蚀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21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