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3002.X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71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詹从明;关永胜;陈香;陈李峰;张志祥;徐德根;臧冬冬;黄麒;庞一朋;刘杰;崔传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91/00;C09J153/02;C09J109/06;C09J11/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10008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灌缝用双组份 聚氨酯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与所述组分B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0份和70‑100份,所述组分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聚醚多元醇75‑90份、高分子扩链剂2‑5份、消泡剂0.1‑1份、催化剂0.5‑2份、增塑剂5‑15份、混合物a 10‑25份;所述组分B为异氰酸酯;其中,所述混合物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橡胶油100份;弹性体0.5‑4份。本发明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中,突破传统的将橡胶油及弹性体加入到材料体系中,在保证材料具有较高拉伸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提高材料的拉伸伸长率,柔韧性及与裂缝的粘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胶粘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公路路面,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加,不论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还是水泥路面,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路面裂缝类病害,该病害的形成不仅严重缩短路面的使用寿命,还给行驶过程中的车辆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而路面裂缝类病害的产生大多由于外界气候变化较大、紫外线长时间照射、材料本身的热胀冷缩等原因造成,首先造成其内部结构的断裂、损坏,进而出现裂缝。
对于这些出现裂缝的路面,通常采用灌封胶密封堵漏、填空补缝、固定粘接等方法对其进行维护。而目前常用灌缝材料--环氧树脂存在着硬度大、易脆裂,不能修补等问题,硅橡胶在拉伸和伸缩性能方面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单组分聚氨酯虽然使用简单,但性能方面较双组份聚氨酯材料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由于单组分聚氨酯固化时间较慢,会影响修补路段交通的开放。而目前市场上双组份聚氨酯灌缝材料,强度太高时,拉伸性能不足,与裂缝边缘的粘结不牢靠,在车辆长期碾压下易脱落,而提升拉伸性能时,强度又会降低,难以达到足够的支撑强度。
目前市场上迫切需要一种柔韧性好,拉伸性能优异,与裂缝边缘粘结性强,不易脱落且拉伸强度高的灌缝材料。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灌缝材料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灌缝材料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有粘度低,渗透性好,固化速度快,柔韧性好,与裂缝粘接强度高,不易脱落,同时拉伸强度较高,硬度较大,不收缩, 环保耐用,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道路灌缝用双组份聚氨酯材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所述组分A与所述组分B的重量份数分别为100份和70-100份,
所述组分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聚醚多元醇75-90份、高分子扩链剂2-5份、消泡剂0.1-1份、催化剂0.5-2份、增塑剂5-15份、混合物a 10-25份;
所述组分B为异氰酸酯;
其中,所述混合物a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各组分:橡胶油100份;弹性体0.5-4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中的所述聚醚多元醇的分子量为2000-4000,官能度为2或3。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中的所述高分子扩链剂的分子量为200-80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的所述催化剂是胺类催化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分A中的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对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的任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长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