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3167.7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19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廖义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马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23 | 分类号: | 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容器 机头 高压发生器 图像采集卡 图像增强器 伺服电机控制单元 无损检测系统 计算机 计算机连接 控制器连接 集中管理 检测参数 人机交互 生产效率 控制器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系统,包括X光机控制器、X光机头、高压发生器、压力容器、图像增强器、CCD摄像机、A/D转换器、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伺服电机控制单元,所述X光机头、高压发生器、计算机均与X光机控制器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与X光机头连接,所述压力容器置于X光机头与图像增强器之间,所述图像增强器与CCD摄像机连接,所述CCD摄像机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与图像采集卡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所述计算机、压力容器均与伺服电机控制单元连接。本发明能减轻检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检测可靠性。此外,因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运用,操作简便,检测参数修改容易,便于实现集中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X射线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X射线视觉成像技术源于工业制造领域对产品的无损检测需求,一些产品内部关键零部件的是否存在重要缺陷以及装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产品乃至系统的可靠性,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存在结构性隐患,会导致整个系统失效而且威胁生产、运输、贮存及使用等一系列环节过程。然而传统人工检测的效率和可靠性都较低,并且检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系统,具体点,包括X光机控制器、X光机头、高压发生器、压力容器、图像增强器、CCD摄像机、A/D转换器、图像采集卡、计算机、伺服电机控制单元,所述X光机头、高压发生器、计算机均与X光机控制器连接,所述高压发生器与X光机头连接,所述压力容器置于X光机头与图像增强器之间,所述图像增强器与CCD摄像机连接,所述CCD摄像机与A/D转换器连接,所述A/D转换器与图像采集卡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卡与计算机连接,所述计算机、压力容器均与伺服电机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增强器包括输入屏组件、电子光学系统、输出荧光屏,所述输入屏组件和输出荧光屏与电子光学系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输入屏组件包括玻璃入射窗、铝层、X射线荧光粉层、隔离膜、光电阴极,所述玻璃入射窗与铝层连接,所述铝层与X射线荧光粉层连接,所述X射线荧光粉层与隔离膜连接,所述隔离膜与光电阴极连接,所述铝层用于反射和增强X射线激发荧光粉发出的光亮度,并且可以遮挡杂光。
进一步的,所述X射线荧光粉层采用钠激活碘化铯闪烁晶体。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膜采用氧化铟通过真空蒸发制成,所述隔离膜用于防止光电阴极对X射线荧光粉层的污染。
进一步的,所述A/D转换器采用AD7190芯片,用于将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图像采集卡的型号为SDK2000,所述图像采集卡用于获取数字化视频图像信息,并将其存储和播放。
进一步的,所述伺服电机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旋转编码器、串行通信接口,所述单片机、串行通信接口与计算机连接,所述单片机与伺服驱动器连接,所述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连接,所述伺服电机、旋转编码器与压力容器连接,所述旋转编码器与串行通信接口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用于控制压力容器进给和旋转,以便检测不同部位的接口焊缝;所述旋转编码器用于将缺陷位移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再通过串行通信接口将信号反馈给计算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减轻检测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检测可靠性。此外,因为人机交互界面的运用,操作简便,检测参数修改容易,便于实现集中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X射线成像的压力容器无损检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马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马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1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