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FCC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3731.5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286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蔡卫权;夏庆;陈俊武;仇家凯;熊梓航;汝绪阳;杨志超;蔡智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F7/76 | 分类号: | C01F7/76 |
代理公司: | 42102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守仁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铝铵 悬浊液 抽滤 制备 能耗 蒸馏水 蒸馏水洗涤滤饼 烘箱 硫酸溶液 滤饼干燥 设备要求 制备条件 混合物 烘干物 铝元素 浓氨水 重金属 放入 过筛 烘干 溶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FCC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该方法是:将FCC废催化剂过筛后干燥,与一定量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搅拌一定时间;将搅拌后得到的混合物放入烘箱中烘干;向烘干物中加入一定量蒸馏水,搅拌后抽滤;向滤液中加入适量浓氨水,调节其pH值,得到悬浊液;将该悬浊液在室温下搅拌后抽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滤饼,将所得滤饼干燥后得到硫酸铝铵。与现有方法相比,本发明以FCC废催化剂为原料,减少了环境污染本;采用低温高效溶出新工艺,降低了溶出FCC废催化剂中铝元素所需的能耗,具有制备条件温和、能耗低和设备要求低等特点,制得的硫酸铝铵中重金属的含量小于0.2wt%,符合国家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硫酸铝铵的制备,特别是一种从FCC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流化催化裂化(FCC)是炼油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炼油厂用催化裂化工艺炼制原油时使用的催化剂负载了少量稀土金属的小颗粒Y型分子筛催化剂,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催化剂受重金属污染而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综合经济指标变差,因此需要定期从系统中卸出部分活性下降的催化剂,被卸出的部分称为FCC废催化剂。目前,大部分FCC废催化剂的主要处理方式还是以填埋为主,既污染环境,又占用土地。因此,对FCC废催化剂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已迫在眉睫。
目前,对于石油加工厂的FCC废催化剂的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仍处在实验阶段。中国发明专利CN104445330B报道了一种铵明矾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利用铝材加工前处理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为原料,依次经制浆、制备粗硫酸铝粗液、硫酸铝粗液沉降、硫酸铝铵粗液制备、冷却结晶、水洗晾干,得到硫酸铝铵;该方法操作步骤多,工艺复杂。中国发明专利CN107055583A报道了一种以废催化剂为原料制备铵明矾的方法,该方法用硫酸溶液浸泡废催化剂一周来制备硫酸铝粗液;该方法同样存在操作周期长、步骤多、工艺复杂等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6145172A报道了一种利用粒径小于200微米的微球状催化裂化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具体包括酸溶浸出、加水稀释、离心过滤、滤液中加入氨水或加入硫酸铵、降温结晶、重结晶得到硫酸铝铵等步骤;该方法同样存在制备的硫酸铝铵操作时间长、方法繁琐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从FCC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制备条件温和、制得的硫酸铝铵重金属含量低等优良特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的从FCC废催化剂制备硫酸铝铵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FCC废催化剂若干过100目筛,在105℃下烘干10h,称取3g干燥FCC废催化剂置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酸液,在室温下以转速180-240r/min搅拌1h,得到浆液;
(2)将浆液送入烘箱中,并在一定温度下烘干一段时间;
(3)将上述烘干物与一定量的蒸馏水混合,在室温下以转速200-300r/min搅拌1h,然后抽滤,得到滤液;
(4)向滤液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适量碱液,调节其pH值,得到悬浊液;将悬浊液在室温下以转速150-200r/min搅拌1h,然后抽滤,少量蒸馏水润洗,将滤饼于60℃干燥1h,得到硫酸铝铵产品。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酸液为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25-35%。
上述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酸液的体积为20ml。
上述方法步骤(2)中,所述浆液的烘干温度为150℃。
上述方法中,所述浆液的烘干时间为3-5h。
上述方法步骤(3)中,所述的蒸馏水的体积为20ml。
上述方法步骤(4)中,所述的碱液为浓氨水,其质量分数2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37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