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次暂态增量电流幅值极性的配网接地区间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4969.X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0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宗伟林;左东升;骆德昌;伍小杰;邹运;杨丽丽;王海波;张梦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蔡天敏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参考电源 监测点 暂态 监测器 指向 配网接地 增量电流 邻侧 母线 判据 电源 比较法 三相对地电压 电流互感器 接地监测器 采样回路 电流极性 电压信号 定位故障 二次出线 辐射线路 功率方向 故障线路 信号接入 第三方 电源侧 故障相 统计 交流 | ||
本发明基于次暂态增量电流幅值极性的配网接地区间定位方法,包括⑴将各电流互感器二次出线按照规定的功率方向指向原则与对应接地监测器的采样回路相连接:对于电源和辐射线路,由电源侧指向负荷侧;对于合环线路,由参考电源侧指向非参考电源侧;母线处若有第三方电源,也将其作为参考电源;将三相对地电压信号接入母线处各监测器;⑵由确认出故障线路的监测器采用绝对值比较法求取故障相的次暂态幅值电流极性值D#;⑶与上下相邻监测点交流D#;⑷先后根据在本监测点下邻侧和上邻侧所统计D#的个数V,对应采用V=1的直接判据或V=2、3、4的公式判据定位故障区间;有电压信号的监测点,由求取的DP#值直接导入对应侧进行区间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单相接地区间定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次暂态增量电流幅值极性的配网接地区间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配网单相接地区间定位技术存在着如下问题:
1、利用零序电流突变量和相电流突变量的接地区间定位方法多数为:当距离变电所最远的接地监测装置检测到单相接地故障时,就将该装置所监测的线路段定位为故障区间;显然,这种定位方法仅适用于辐射线路,但不适用于母线与合环线路的单相接地。
2、有的故障定位方法在变电所以暂态相电压电流突变量乘积为分式分子的能量相关系数的正负判别故障区间。而仿真和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工频相电压突变矢量即为相零序电压矢量,其与故障线路段故障相的相电流突变量的相位差为90°左右,两者暂态量乘积的正负与母线还是线路发生接地的关联度不大,使得该方法的区间误判概率高。
3、判别故障区间之前,未进行接地防误辨识,使得区间判别失去可靠性前提。
4、暂态零序功率方向区间定位可用于单一辐射线路的单相接地,但不适用于有并联合环线路的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和区间定位;故障后的稳态零序功率方向不能用于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选线和区间定位。
5、其它低频信号注入法小电流单相接地检测技术对于低阻接地的故障选线和区间定位检测效果较好,但不适用于高中阻单相接地,且需增加中压信号注入设备,一方面存在着对配网线路一定程度的低频电流冲击,另一方面也给配网现场带来了新增中压设备安全管理风险和工程实施的麻烦。
6、行波故障定位技术在检测单一线路单相接地区间定位的理论效果较好,但尚不适合结构复杂的配电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基于次暂态增量电流幅值极性的配网接地区间定位方法,在有通信网络时,能够自动、准确、灵敏、快速、可靠地通过相邻通信就地区间定位;在无通信网络时,能够提供简单可靠的故障区间标识符号,方便运行人员人工判别。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基于次暂态增量电流幅值极性的配网接地区间定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将各电流互感器二次出线按照规定的功率方向指向原则与对应点接地定位器的电流采样回路相连接:对于电源和辐射线路,由电源侧指向负荷侧;对于合环线路,由参考电源侧指向非参考电源侧;母线处若有第三方电源,将其按参考电源的指向处理;将母线处的三相对地电压信号接入该处各定位器;
⑵由检测出故障线路的接地定位器采用绝对值比较法求取故障相的次暂态幅值电流极性值D#,有电压信号的还求取对应相地方向值DP#;
⑶与上下相邻监测点交流D#;
⑷对于无电压信号的接地监测点,先后根据在本监测点下邻侧和上邻侧所统计D#的个数V,对应采用V=1的直接判据或V=2、3、4的公式判据定位故障区间;对于有DP#的监测点,由DP#值直接导入对应侧进行区间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4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