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毛细管增强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6142.2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4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张雨乐;张雷洪;焦子傲;熊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雨乐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陆惠中;王永伟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毛细管 探测系统 激光气体 拉曼光谱 气体室 三棱镜 右腔 气体探测模块 侧连接 高压氦 出管 氖管 左腔 氮气混合气体 在线实时检测 布鲁斯特窗 毛细管管壁 气体检测 同一轴线 灵敏度 镜设置 可靠度 空气腔 通入管 中心点 镀膜 左部 氧气 融为一体 测量 成功 维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毛细管增强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包括左腔镜、右腔镜、两端带布鲁斯特窗的高压氦氖管、毛细管、三棱镜、气体探测模块和气体室,左腔镜、高压氦氖管、毛细管、三棱镜和右腔镜从左至右依次放置、且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毛细管管壁两侧镀膜,毛细管左部上侧连接气体通入管、右部下侧连接气体通出管,气体通出管、三棱镜和右腔镜设置气体室中,气体探测模块设置于气体室顶部。本发明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成功实现了包含氧气和氮气混合气体的在线实时检测,并将空气腔与探测系统融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稳定性高、可靠度高、便于操作等特点;同时可以测量多种气体,灵敏度高,便于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检测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毛细管增强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混合气体,油气开采中的关键就是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混合气体中的不同气体成分检测出来。
传统的多组分气体分析方法有:气相色谱法、红外光谱分析法、紫外差分光度法、热导分析法以及以各种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为代表的电化学分析法,这些方法大都难以同时实现对有机及无机气体的同时检测。其中气相色谱法需要利用色谱柱对气体进行分离富集,费时、费力、费用高,且仪器所需耗材众多、维护复杂,导致其检测效率偏差,难以满足工业气体实时检测的需求。红外光谱分析法和紫外差分光度法无法检测非极性气体成分,而热导分析法为非特异性物理检测技术,其传感器应用范围较窄,使用时限制因素较多,无法满足工业气体特别是复杂气体的多组分同时检测。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虽然体积小、价格低,但其对气体的识别度不高,使用中经常受到环境气体干扰而出现误报、漏报的情况,且传感器易中毒、使用寿命低,因此无法满足工业气体检测的精度要求。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气体检测方法,该方法应能连续有效地分辨出多种气体,并有着较高的精度,对石油化工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
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技术的应用,是基于拉曼散射效应,即,在透明介质的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υ0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υ0两侧的谱线或谱带υ0±υ1即为拉曼光谱。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子结构的研究谱线特征,几乎所有包含真实的分子键的物质都可以用于拉曼光谱分析,即固体、粉末、软膏、液体、胶体和气体都可以使用拉曼光谱进行分析。在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技术中,需要检测的气体与激光混合产生拉曼信号,混合光通过探测模块收集,探测模块处理信号后送计算机分析生成拉曼光谱图,通过分析拉曼光谱图,即可得到被检测气体的分子结构,获知不同气体成分。
现有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技术,如申请号为ZL201120284529.2、专利名称为“一种录井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实用新型专利,拉曼气体分析仪包括进气管线、排气管线、样品分析腔、氦-氖激光等离子单元、光学仪器组和光传感器,设计中采用的是单路谐振腔,利用激光在两面反射镜之间来回震荡,不仅激光强度难以得到保障,杂散光也难已消除,导致直接测试的信号太弱,对判别气体种类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毛细管增强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采用了全新的毛细管来实现增强气体拉曼光谱,将气体腔与激探测系统融合在一起,不仅降低了气体探测时的噪声,减少了拉曼信号的损耗,同时还消除了光路中杂散光的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毛细管增强的激光气体拉曼光谱探测系统,包括左腔镜、右腔镜、高压氦氖管、毛细管、三棱镜、气体探测模块和气体室,所述左腔镜、高压氦氖管、毛细管、三棱镜和右腔镜从左至右依次放置、且中心点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高压氦氖管两端带布鲁斯特窗,所述毛细管管壁两侧镀膜,毛细管左部上侧连接气体通入管、右部下侧连接气体通出管,所述气体通出管、三棱镜和右腔镜设置气体室中,所述气体探测模块设置于气体室顶部。
所述毛细管两侧镀膜对称,单侧膜覆盖的圆弧的圆心角Φ为120°。
所述毛细管的直径为2.5mm-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雨乐,未经张雨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61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