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向多音圈电动声学换能器施加声音信号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7206.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681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R·弗里德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00 | 分类号: | H04R3/00;H04R2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02 | 代理人: | 万鹏 |
地址: | 新加坡卡文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音 电动 声学 换能器 施加 声音 信号 系统 方法 | ||
向多音圈电动声学换能器施加声音信号的系统和方法。提出了一种换能器系统,该换能器系统包括电动声学换能器(1),该电动声学换能器具有振膜(3)、以电方式串联切换的多个音圈(7、8)和磁路系统(9、10、11),其中,仅串联连接的音圈(7、8)的外接头/端子(T2)电连接至放大器(17)的音频输出端。此外,提出了一种用于向电动声学换能器(1)馈送声音信号的方法,其中,通过只经由串联连接的音圈(7、8)的外接头/端子(T2)的音频信号来驱动音圈(7、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能器系统,该换能器系统包括:具有振膜的电动声学换能器、粘接至该振膜的音圈排布结构、以及磁路系统,该磁路系统被设计成生成横切于该音圈排布结构的缠绕线的纵向的磁场。所述音圈排布结构包括以电方式串联切换的多个音圈,具体为两个音圈。而且,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上述种类的电动声学换能器施加声音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上述种类的换能器系统和方法通常是现有技术所已知的。关于这点,US 2014/321690 A1公开了一种音频系统,其包括连接至第一驱动器电路和第二驱动器电路的电声换能器。该电声换能器包括堆叠在第二音圈上的第一音圈,第二音圈机械连结至振膜的,并且这些音圈在由极板聚焦的永磁体的磁场中振荡。第一音圈和第二音圈在磁零位处与极板机械地对称布置。
US 2014/321690 A1中公开的换能器系统和方法的缺点是需要使用两个单独的放大器以向电动声学换能器提供声音信号。因此,技术复杂性和成本相当高,而换能器系统的可靠性相当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并提供一种用于向电动声学换能器提供声音信号的改进换能器系统和方法。特别是降低技术复杂性和成本,而同时增加可靠性。
本发明的问题通过如开头段落中所定义的换能器系统来解决,其中,仅音圈排布结构/串联连接的音圈的外接头/端子电连接至放大器的音频输出端。换句话说,音圈排布结构只经由音圈排布结构/串联连接的音圈的外接头/端子电连接至放大器的音频输出端。放大器可以是驱动电路的一部分,然后驱动电路也是所述换能器系统的一部分。
而且,本发明的问题通过如开头段落中所定义的方法来解决,其中,音圈排布结构通过只经由所述音圈排布结构/串联连接的音圈的外接头/端子的音频信号来驱动。
换句话说,由声音信号引起的电流流入所述音圈排布结构的第一外接头/端子,顺序地通过每个音圈并流出音圈排布结构的第二外接头/端子。
通过上述措施,降低了换能器系统的技术复杂性和用于生产换能器系统的成本。同时增加了可靠性。具体来说,减少了电动声学换能器的布线。特别地,针对音圈排布结构的外接头/端子的电连接是放大器与音圈排布结构之间的仅有的电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换能器此外可以由单个放大器的音频信号来驱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音圈排布结构电连接至仅单个放大器的音频输出端。通过消除需要针对所述音圈排布结构的每个音圈的分离放大器,可靠性可以大大增加。针对具有两个音圈的音圈排布结构,换能器系统的放大部分出故障的风险降低了50%。如果音圈排布结构包括两个以上的音圈,那么这个因素更得以增加。
一般来说,所提出的换能器系统和方法涉及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音圈的电动声学换能器。放大器可以是具有一个声音输出端和接地的单极性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音圈排布结构/串联连接的音圈的一个外接头/端子电连接至所述放大器的音频输出端,而另一个外接头/端子接地。然而,所述放大器也可以是具有两个专用声音输出端的双极型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音圈排布结构/串联连接的音圈的一个外接头/端子电连接至所述放大器的第一音频输出端,而另一个外接头/端子连接至另外的第二音频输出端。一般来说,放大器可能有更多的放大级。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本公开的关注,不考虑中间级的输出端具有“音频输出端”。该“音频输出端”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端,其最终连接至所述换能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未经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2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扬声器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音频支付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