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通导流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57877.7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9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蒲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攸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95 | 分类号: | G08G1/095;G08G1/081;H04N7/18;F16M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横杆 智能控制系统 支撑柱 摄像头 备用电源 智能交通 灯箱 防雷电装置 导流装置 底座 交通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导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智能控制系统、备用电源、防雷电装置、摄像头、智能交通灯箱和横杆,所述备用电源设置在支撑柱上;底座设置在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横杆,智能控制系统位于横杆的上;摄像头设置在横杆的上方;防雷电装置分别固定在摄像头的左侧和右侧;智能交通灯箱设置在横杆的下方;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连接智能交通灯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全性高,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系统,特别是一种交通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是现如今交通专家提出的一种交通方案,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从而造成城市道路堵塞、交通导游困难的交通问题。然而现有的交通导流装置智能性较低,容易出现问题,而且没有相应的防雷电装置,在雷电天气容易影响到其正常的工作。此外,现在交通系统的信号灯支架一般都是固定在马路的一侧,信号灯支架都是固定不动的,如果在十字路口或者丁字路口,基本是每一个贯穿的路口都需要安装一个信号灯支架,信号灯以及信号灯支架无法共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交通导流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交通导流装置,包括底座、支撑柱、智能控制系统、备用电源、防雷电装置、摄像头、智能交通灯箱和横杆,所述备用电源设置在支撑柱上;底座设置在支撑柱的底部,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横杆,智能控制系统位于横杆的上;摄像头设置在横杆的上方;防雷电装置分别固定在摄像头的左侧和右侧;智能交通灯箱设置在横杆的下方;所述备用电源连接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连接智能交通灯箱。
进一步,所述的底座包含一个中空的固定座和基座,固定座的下方连接基座,基座与固定座的内腔隔开,在固定座内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动轴套与支撑柱的底部连接。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灌浆孔,基座的底部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浆孔。
进一步,所述的横杆为空心横杆,智能控制系统设置在横杆的内部。
进一步,所述的智能交通灯箱为两组,分别为三色信号灯箱和三色方向变换指示灯箱,两组智能交通灯箱平行设置在横杆的下方。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结构简单,根据智能控制系统的指示,用智能交通灯箱内不同颜色的信号灯、指示方向来调节道路流通情况,智能疏导道路车辆,同时配备备用电源,在临时断电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应急电源;
(2)在固定座内设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转动轴套与支撑柱的底部连接,支撑柱可以安装在丁字路口,通过旋转电机旋转支撑柱基本可以达到两条马路共用交通信号灯的目的;
(3)而且在基座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灌浆孔,基座的底部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出浆孔,通过灌浆孔注入水泥浆,将基座空腔内的水泥浆与预埋坑内的水泥浆凝固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本发明的固定强度;
(4)防雷电装置的设置能够使该交通导流装置避免被雷电损坏,进一步提高了其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转动轴套,3-支撑柱,4-智能控制系统,5-摄像头,6-备用电源,7-太阳能电池板,8-防雷电装置,9-横杆,10-三色方向变换指示灯箱,11-三色信号灯箱,12-基座,13-灌浆孔,14-固定座,15-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攸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攸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7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人过马路辅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载人功能的移动式太阳能红绿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