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出渣机及垃圾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227.6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43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晨光;杨仕桥;杨爱军;秦为军;李巍;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F23G5/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华律师事务所 11336 | 代理人: | 高伟;张建 |
地址: | 21301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渣收集 腔室 推渣 垃圾焚烧炉 出渣机 落渣井 沉淀斗 炉渣 出渣口 后腔室 室内 刮板 连通 工作成本 前端设置 淤泥清理 排渣口 前腔室 后腔 排出 前腔 清泥 配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出渣机及垃圾焚烧炉,该出渣机包括:落渣井,所述落渣井与垃圾焚烧炉的排渣口连接;炉渣收集腔室,所述炉渣收集腔室位于落渣井下方并与落渣井连通,在炉渣收集腔室的前端设置有出渣口;沉淀斗,所述沉淀斗设置在炉渣收集腔室的后端,并与所述炉渣收集腔室连通;推渣臂,所述推渣臂设置在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内并将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分为前腔室和后腔室,在所述推渣臂上设置有刮板,所述推渣臂配置为往复运动以推动所述前腔室内的炉渣从所述出渣口排出,所述刮板随所述推渣臂往复运动将位于所述后腔室内的炉渣推至所述沉淀斗内。根据本发明的出渣机及垃圾焚烧炉解决了炉渣收集腔室的后腔室的淤泥清理工作,节省了人工清泥的工作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渣机及垃圾焚烧炉。
背景技术
垃圾焚烧处理是目前一种广泛应用的垃圾处理方式,其常用设备为垃圾焚烧炉排炉。垃圾在炉排上完全燃烧后形成炉渣排至出渣机,出渣机收集炉渣至一定量后将炉渣排出。水封式出渣机是垃圾焚烧系统中常见的出渣设备,驱动轴带动推渣臂做往复运动,实现垃圾推出的目的。但目前在实际使用中,推渣臂前方腔室内的炉渣会从缝隙渗透到推渣臂后方的腔室内,如果长期积累不进行排除,则会造成板结固化,补水不稳等问题,如果人工清理,则会增加大量的人工清泥的工作成本。
因此需要对目前的所述出渣机进行改进,以便消除上述各种问题,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出渣机,其包括:
落渣井,所述落渣井与垃圾焚烧炉的排渣口连接;
炉渣收集腔室,所述炉渣收集腔室位于所述落渣井下方并与所述落渣井连通,在所述炉渣收集腔室的前端设置有出渣口;
沉淀斗,所述沉淀斗设置在所述炉渣收集腔室的后端,并与所述炉渣收集腔室连通;
推渣臂,所述推渣臂设置在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内并将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分为前腔室和后腔室,在所述推渣臂上设置有刮板,所述推渣臂配置为往复运动以推动所述前腔室内的炉渣从所述出渣口排出,所述刮板随所述推渣臂往复运动将位于所述后腔室内的炉渣推至所述沉淀斗内;
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配置为连通所述沉淀斗和所述落渣井,以使所述沉淀斗内的炉渣返回至所述落渣井而重新进入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内。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输送泵,所述输送泵配置为驱动所述沉淀斗内的炉渣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进入所述落渣井。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斗呈锥形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包括圆锥形主体部和自所述圆锥形主体部的一端向上延伸的延伸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渣口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炉渣收集腔室内还通有密封水。
根据本发明的出渣机,在推渣臂上设置刮板,在炉渣收集腔室的后腔室之后增设沉淀斗,当后腔室内淤泥积累到一定量后会随着刮板的往复运动向后刮进入沉淀斗,然后再通过沉淀斗下方的输送泵将泥水混合物输送至落渣井内,重新进入炉渣收集腔室的前腔室,淤泥中的炉渣附着前腔室的炉渣上被推渣臂排出,淤泥中的水重新进入炉渣收集腔室内循环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光大环保技术装备(常州)有限公司;光大环保(中国)有限公司;光大环保技术研究院(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2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