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231.2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47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懿;李佳;陈平松;王文昆;王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线路 坐标 测量方法 | ||
1.一种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建网测量过程:通过在轨道线路(100)上架设全站仪(1)测量CPⅢ点(20)的三维坐标,并通过走行于所述轨道线路(100)上的轨检车(2)测量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的线形,及该两线路标记点(40)与对应两CPⅢ点(20)之间的平距和高差值;
B)坐标解算过程:处理计算单元(3)导入所述全站仪(1)、轨检车(2)的测量数据,根据两CPⅢ点(20)的三维坐标,及该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线路标记点(40)与所述CPⅢ点(20)之间的平距和高差值之间的几何关系,结合该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的线形,解算得到所述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线路标记点(40)的三维坐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检车(2)还测量所述轨道线路(100)的矢距值,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根据轨道线路(100)测量的矢距值计算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的线形;两CPⅢ点(20)分别为第一CPⅢ点(A)和第二CPⅢ点(B),两线路标记点(40)分别为第一线路标记点(C)和第二线路标记点(D);其中,所述第一CPⅢ点(A)对应于第一线路标记点(C),所述第二CPⅢ点(B)对应于第二线路标记点(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通过导入所述轨检车(2)测量的轨道线路(100)矢距值进行圆拟合,得到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圆弧的相对圆心和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Ⅲ点(A)、第二CPⅢ点(B),及该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组成四边形ABCD;如果根据所述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之间轨道线路(100)的线形拟合的圆半径大于设定值,则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之间轨道线路(100)的线形默认为直线,∠ACD和∠BDC的角度均为90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PⅢ点(A)、第二CPⅢ点(B),及该两CPⅢ点(20)在所述轨道线路(100)上对应的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组成四边形ABCD,如果根据所述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之间轨道线路(100)的线形拟合的圆半径小于或等于设定值,则第一线路标记点(C)、第二线路标记点(D)之间轨道线路(100)的线形默认为圆弧线,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计算该圆弧线对应的圆切线及∠ACD和∠BDC的角度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得到所述圆弧线对应的圆切线后,通过解算该圆切线与该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弦线的关系可以得到∠ACD和∠BDC的角度值;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利用四边形ABCD中两CPⅢ点(20)之间的距离(AB),第一CPⅢ点(A)与第一线路标记点(C)之间的平距(AC)、第二CPⅢ点(B)与第二线路标记点(D)之间的平距(BD),以及∠ACD和∠BDC的角度值,根据公式1)并结合第一CPⅢ点(A)和第二CPⅢ点(B)在水平面内的坐标进行解算,得到第一线路标记点(C)和第二线路标记点(D)在水平面内的坐标;
其中,为AB边的长度,为CD边的长度,为AC边的长度,为BD边的长度,为对角线AD的长度,为对角线BC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轨道线路坐标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计算单元(3)根据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轨道线路(100)的矢距值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圆拟合,并得到两线路标记点(40)之间圆弧的相对圆心和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23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