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低导通电阻的半导体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59323.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5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在亨;池熺奂;孙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格纳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06;H01L29/08;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陈炜;马晓虹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通电 半导体器件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该半导体器件包括:第一P型阱区和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每个阱区均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中;形成在衬底上的栅极绝缘层和栅电极;形成在栅电极的相应侧的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和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以及N型非对称LDD区,其被形成为从第二源极/漏极区延伸,其中,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包围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和非对称LDD区,并且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接触不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和衬底两者,并且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被形成为包围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且与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接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29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 请第10-2017-0039978号的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以 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涉及具有低导通电阻(Rdson,on-state resistance)的半导体 器件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下描述更具体地涉及具有非对称轻掺杂漏极 (LDD)区和非对称阱区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器件的趋势,半导体芯片需要减小的芯片尺寸和更小的晶体 管尺寸。半导体器件在尺寸更小但仍保留或改善性能时更具竞争力。
因此,非对称或混合器件正在开发中。在传统的混合半导体器件中, 第一源极/漏极和第二源极/漏极的LDD深度彼此不同。例如,将深度浅的 LDD工艺应用于第一源极/漏极,并且将深度深的LDD工艺应用于第二源 极/漏极。
然而,需要许多掩模来制造具有这样的不同深度的混合器件。用于制 造掩模的成本相应地增加,并且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时间(即,周转时间 (turn-around time),“TAT”)延长。此外,无法使用传统工艺来获得源极 与漏极之间的期望导通电阻(Rdson)。
发明内容
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以下将在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概念选择 而提供了本概述。本概述并非旨在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基 本特征,也不旨在用来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体方面,半导体器件结构可以通过使用非对称LDD结构和 非对称阱结构来改善源极与漏极之间的Rdson性能。
此外,这些示例旨在通过如下来以低成本提供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 法:通过在栅极形成过程之后使用非对称掩模图案形成阱区和LDD区来 减少用于半导体器件的掩模的数量。
在一个总体方面,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形成在半导体衬底中的第一 P型阱区和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形成在衬底中的栅极绝缘层和栅电极; 分别形成在栅电极旁边的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和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 以及从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延伸形成的N型非对称LDD区,其中,非 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包围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和N型非对称LDD区,第一源极/漏极区与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和衬底两者接触,并且非对称 的第二P型阱区被形成为朝向第二源极/漏极区而不是朝向第一源极/漏极 区偏移。
该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第一P型体区,其被形成为与第一N型 源极/漏极区间隔开并且形成在第一P型阱区内;第二P型体区,其被形 成为与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间隔开并且形成在非对称的第二P型阱区内; 第一沟槽,其形成在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与第一P型体区之间;以及第 二沟槽,其形成在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与第二P型体区之间。
半导体器件还可以包括被形成为与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交叠的第一 间隔件以及被形成为与第二N型源极/漏极区交叠的第二间隔件。
第二P型阱区可以被形成为与第一沟槽间隔开。
第二P型阱区的边缘可以不延伸超过第一间隔件的外边缘。
N型非对称LDD区可以不与第一N型源极/漏极区一起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格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美格纳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593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