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板式尾坎消力池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260039.5 申请日: 2018-03-27
公开(公告)号: CN108316256A 公开(公告)日: 2018-07-24
发明(设计)人: 吴时强;童中山;王威;王芳芳;刘圣凡 申请(专利权)人: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E02B8/06 分类号: E02B8/06
代理公司: 江苏斐多律师事务所 32332 代理人: 袁敏
地址: 210000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尾坎 消力池 折板 折板式 平顺 底板 水流冲击力 出口水流 顶部设置 高速水流 工程安全 能量耗散 能量集中 水流流速 有压隧洞 涌浪 水垫塘 消能率 掺混 出池 反转 池水 冲刷 水体 衔接
【说明书】:

发明公开一种折板式尾坎消力池,其特征是在消力池尾坎顶部设置折板,利用下泄高速水流与尾坎及折板碰撞,实现水流流速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反转,在池内形成旋滚区,增强池内水流碰撞、掺混,促进池内水体的能量耗散。折板一方面与底板、尾坎间形成水平方向的水垫塘,避免传统消力池因长度不足在尾坎处产生较集中的水流冲击力和涌浪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折板存在增加水流出池长度,使出池水流与下游平顺衔接,减弱下游冲刷,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本发明适用于有压隧洞出口水流能量集中、消力池长度不足,具有消能率高、结构简单、出流平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泄洪消能领域,涉及一种消能池。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泄水建筑物中,消力池是一种促使下泄水流在泄水建筑物下游产生底流式水跃,使水流由急流变为缓流的消能设施。一般可有效消除下泄水流40%~70%的动能,并可缩短护坦长度,是一种有效而济的消能设施。水利工程中常采用挑流、底流或面流加消力池消能方式达到消能防冲的目的。然而对于下泄水流能量集中,消力池受边界地形限制长度不足的水流消能问题,消能难度较大,在尾坎处常出现较集中的水流冲击力和涌浪现象。尤其是对于下泄水流为有压流情况下,消能难度更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隧洞有压流、出口能量集中、消力池长度不足的情况,提供一种折板式尾坎整流消力池,可有效缩短消力池池长,提高消能率。为了实现本发明目的,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板式尾坎消力池,包括底板、消力池末端尾坎及设置于尾坎顶部向上游延伸的折板,且所述的底板、尾坎、折板形成抽屉型;所述的结构设计使下泄高速水流与尾坎及折板碰撞,在池内形成旋滚区,促使水流流速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反转,实现水平方向下泄水流与顶部逆溯水流相互作用,增大两层水体间剪切力;垂直方向实现顶部水体与底部水体碰撞。极大增强了池内水流紊动、剪切和掺混,促进了池内水流的能量耗散。

优选的,所述的折板靠近消力池进口一侧的形状包括平面、曲面或组合面。有压隧洞出口下泄水体能量集中,在尾坎、折板间常出现部分区域能量集中、两侧水体能量较弱,曲面或组合面可因地制宜增加消能率、减小工程造价(在能量集中区域折板宽度较大、在能量较弱区折板宽度相对较小),其中曲面更能实现使出池水流平顺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的折板(3)与尾坎(2)衔接处底面形状包括折面型、曲面型或组合面型。

优选的,所述的折板(3)宽度为1/5~1/4的底板(1)长度,折板高度由折板的受力情况决定。本技术方案一方面在底板、尾坎、折板间形成水平方向的水垫塘;另一方面折板增加了水体流动距离,避免了传统消力池因长度不足在尾坎处产生较集中的水流冲击力和涌浪现象。

优选的,所述的底板与折板底部间垂直距离大于等于1倍跃后水深。本技术方案一方面使下泄水流在消力池内最大限度实现完整水跃,增加池内水体紊动;另一方面增加消能空间,增大消能率。

优选的,所述的边墙(4)为对称式、收缩式或突扩式。本技术能适用于下泄水流能量集中、消力池出口受地形限制不能形成规则边墙情况。

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消力池尾坎顶部设置折板,使底板、尾坎、折板形成抽屉型,利用下泄高速水流与尾坎及折板碰撞,在池内形成旋滚区,促使水流流速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反转,实现水平方向下泄水流与顶部逆溯水流相互作用,增大两层水体间剪切力;垂直方向实现顶部水体与底部水体碰撞。极大增强了池内水流紊动、剪切和掺混,促进了池内水流的能量耗散。由于折板的存在,一方面在底板、尾坎、折板间形成水平方向的水垫塘,另一方面折板间接增加了水体流动距离,避免了传统消力池因长度不足在尾坎处产生较集中的水流冲击力和涌浪现象,使出池水流与下游平顺衔接,减弱下游冲刷,实现整流消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折板式尾坎消力池剖面图。

图2为折板式尾坎消力池俯视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