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线的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0325.1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38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出忠;冉华平;陈奔;郭永春;陈鑫江;周静;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超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2 | 分类号: | H01B13/02;H01B13/14;H01B13/00;H01B3/44;C08L27/06;C08L25/06;C08K13/02;C08K3/26;C08K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洪敏;谢绪宁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山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线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电线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电线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送线架将多股铜线输送至绞合机处进行绞合;步骤2:通过送线架将铜线束输送至模具处;步骤3:螺杆挤压机对胶粒进行加工并将熔融状态的胶粒包覆在铜线束外形成绝缘层,通过空气的冷却使绝缘层降温成型;步骤4:将绝缘层和铜线束输送至水中,通过水冷降低绝缘层表面温度;步骤5:收卷机对电线进行收卷;其中步骤1中还包括通过冷压工艺将铜线进行续接,通过砂纸对续接后多余的铜线打磨去除,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本方案利用新机械结构,通过冷压工艺,铜线之间的续接不易对铜线自身的特性产生影响,使铜线束自身的品质较高,从而提高了生产的电线的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线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线的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电线是指传输电能的导线。电线的制造流程一般是先对直径较小的铜线进行绞合,多股直径较小的铜线绞合成直径较大的铜线束,之后将绝缘层包覆在铜线束的外侧,此时电线已经被制作出来,最后对电线进行收卷,整个电线的制作流程完成。
目前,在电线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每卷铜线的长度是一定的,在铜线的绞合过程中需要对铜线进行续接,现在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将续接的铜线之间缠绕在正在绞合的铜线上,或将续接的铜线和正在绞合的铜线进行加热,使两者熔融在一起,但铜线经过缠绕之后,两根铜线的续接处厚度较大,导致铜线的导电率在续接处发生变化,熔融的方式又使续接处铜的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电流的传导,导致制造的电线质量不达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电线的制造工艺,具有提高电线品质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的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通过送线架将多股铜线输送至绞合机处,绞合机将多股铜线进行绞合形成铜线束;步骤2:通过送线架将铜线束输送至模具处,送线架对铜线束的张紧状态进行调节;步骤3:螺杆挤压机对胶粒进行加工并将熔融状态的胶粒挤出并输送至模具处,模具将胶粒包覆在铜线束外形成绝缘层,通过空气的冷却使绝缘层降温成型;步骤4:将绝缘层和铜线束输送至水中,通过水冷降低绝缘层表面温度,制作完成电线;步骤5:收卷机对电线进行收卷,存料架对电线的张紧进行控制并在下卷时存储电线;其中步骤1中还包括通过冷压工艺将铜线进行续接,通过砂纸对续接后多余的铜线打磨去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送线架将多股铜线输送至绞合机处进行绞合,由于铜线的长度有限,铜线之间需要进行续接以保证铜线的继续运行,工人通过冷压工艺对铜线进行挤压,铜线与铜线的续接处温度不发生变化,使铜线的自身性质不发生变化,同时铜线本身直径较小,两根铜线冷压后铜线的直径变化不大,使续接处的电阻变化不大,之后通过模具将绝缘层和铜线束之间紧密结合,确保铜线束的绝缘效果,通过风冷和水冷使绝缘层快速成型,使绝缘层的外形完好,最后通过收卷机进行收卷,方便后期的运输,使生产出来的电线的品质较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1中的冷压工艺为:将需要续接的铜线两端互相交叉,通过冷压装置对铜线的重叠点进行挤压,使铜线之间相互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铜线之间相互交叉,此时两根铜线之间的接触面积最小,冷压时所构成的续接点也最小,使铜线的直径不易发生变化,冷压使铜线的自身特性不易发生变化,使续接点的电阻与铜线的其他位置近似,提高了铜线自身的品质。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步骤3中绝缘层在模具中移动,通过空气带走热量,绝缘层的温度从最初的200℃-180℃降低至160℃-14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时降温较为缓慢,此时绝缘层自身仍较为柔软,模具可对绝缘层的外形进行进一步的塑造,同时也是绝缘层不易由于较快的降温而导致自身结构的受损,提高了绝缘层自身的品质,增强了绝缘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超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超同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3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表电缆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分电机直驱箱体式框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