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贯流式风扇的翼片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0511.5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171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毛军祥;叶涛;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26 | 分类号: | F04D29/26;F04D29/6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吴杜志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做功能力 贯流式风扇 翼片结构 缓冲段 内缘段 翼弦 转折点 室内机蒸发器 常规空调 贯流风机 贯流风扇 贯流风叶 外周端 压力面 音质 做功 缓冲 两段 两排 翼片 整机 噪音 改良 | ||
一种贯流式风扇的翼片结构,翼片的压力面由两段圆弧组成,分别为內缘段和外缘段;內缘段和外缘段之间形成转折点,该转折点在从翼弦的外周端离开翼弦长27%的位置形成;外缘段和内缘段的圆弧半径比值为1:1.35±0.1。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在工作时气流先通过占比73%的内缘段,该段压半径偏大,做功能力偏小,主要起缓冲整流的作用,又称缓冲段,气流接着通过占比27%的外缘段,该段压半径偏小,做功能力强,完成主要的做功任务,又称做功段;由于常规空调室内机蒸发器为两排管,整机阻力偏小,贯流风机不需要很大的做功能力,从而可以尽量加大贯流风叶翼的缓冲段,以改善贯流风扇的噪音音质,实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贯流式风扇的翼片结构。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2402847Y于2000年10月25日公开一种空调器贯流风扇,它包括叶片和法兰盘,多个叶片沿法兰盘的圆周排列形成筒形,叶片与该筒的轴向呈一定的夹角,叶片沿法兰盘的圆周不等距分布。据称,该结构共有偶数个法兰盘将叶片沿轴向截成奇数个小段风扇,同一小段风扇中的每个叶片与风扇轴向的夹角是相同的,且至少有一个小段风扇的叶片与风扇轴向是平行的,可以实现风力集中,风距加长,以及加大风量的效果。但是,该结构的风叶叶片是单段圆弧制成,风叶工作时为单段圆弧受压,气流进入叶栅时没有缓冲段,从而造成进气冲击大,易紊乱,导致空调室内机噪音大,旋转噪音突出,舒适性差,不能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出风顺畅、风量大、叶片进风效率高、工作噪音小、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且安全可靠的贯流式风扇的翼片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贯流式风扇的翼片结构,其特征在于:翼片的压力面由两段圆弧组成,分别为內缘段和外缘段;內缘段和外缘段之间形成转折点,该转折点在从翼弦的外周端离开翼弦长27%的位置形成;外缘段和内缘段的圆弧半径比值为1:1.35±0.1。
所述翼片的压力面型线靠近风扇外部的切线、与风扇转动方向之间形成外周角,该外周角为30.1°±0.5。
所述翼片的弦长与风扇的径向之间形成摆角,该摆角为26.9°±0.5°。
所述翼片的压力面型线与风扇中心轴线之间形成包角,该包角为7.8°±0.5°。
所述翼片呈倾斜设置、且其倾斜角度为0.09°/mm。
本发明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风扇的翼片呈0.09°/mm的倾斜设置,在工作时气流先通过占比73%的内缘段,该段压半径偏大,做功能力偏小,主要起缓冲整流的作用,又称缓冲段,气流接着通过占比27%的外缘段,该段压半径偏小,做功能力强,完成主要的做功任务,又称做功段;由于常规空调室内机蒸发器为两排管,整机阻力偏小,贯流风机不需要很大的做功能力,从而可以尽量加大贯流风叶翼的缓冲段,以改善贯流风扇的噪音音质,使气流不易产生旋涡,避免风扇在运转时产生的啸叫声,翼片进出风更加顺畅,进而降低风噪,提高风效,使其工作声音更接近自然风。
经过大量实验分析总结,使用本翼片结构的贯流式风扇,工作时风量增大5%,同时进出风更加顺畅,风效率非常高。而且,噪音总值减少1.0dB,频谱最大峰值减少1.8dB,明显降低了风扇工作时的风噪,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
综合而言,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出风顺畅、风量大、叶片进风效率高、工作噪音小、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且安全可靠等特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05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