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阻型高温超导故障限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1715.0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49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京业;滕玉平;杜晓纪;朱志芹;林良真;肖立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 |
代理公司: | 11251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关玲<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10019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氮循环 放空阀 电流引线 无感绕组 液氮泵 故障限流器 高温超导 电阻型 液氮 并列安装 电网连接 控制配件 压力调节 一端连接 气体腔 端板 流动 | ||
一种电阻型高温超导故障限流器,包括超导无感绕组(2)、液氮循环容器(3)、液氮泵(4)、气体腔(5)、小放空阀(6)、大放空阀(7)和电流引线(8)。液氮泵(4)安装在液氮循环容器(3)的底部;液氮循环容器(3)顶端的端板上并列安装小放空阀(6)和大放空阀(7),小放空阀(6)和大放空阀(7)同为液氮运行中的压力调节和控制配件。超导无感绕组(2)和电流引线(8)的一端连接,电流引线(8)的这一端与超导无感绕组(2)安装在液氮循环容器(3)中。电流引线(8)的另一端引出液氮循环容器(3)外和电网连接。本发明通过液氮循环容器和液氮泵,强迫液氮流动把包裹在超导无感绕组上的气泡快速带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阻型故障限流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电网规模不断增大和互联程度不断提高,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比例也逐步增大。同时,电网的稳定性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正在承受巨大的压力,短路故障是危及电力系统安全、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严重故障之一。基于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电阻型高温超导限流器利用高温超导体的失超电阻限流,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好的应用与市场前景。专利ZL201210057470.2和ZL201210057511.8公开了利用第二代高温超导带绕制的无感线圈的两种主要结构。电阻型超导限流器是通过过电流自动触发,无感超导绕组自动呈现电阻进行限流。在这个过程中,超导绕组以巨大的功率产生焦耳热,例如限流电阻2欧姆,限制短路电流40kA,瞬时生热功率高达3200MW,这个热量导致温超导无感绕组瞬间升温、周边制冷剂-液氮迅速汽化。在液氮不流动的情况下,大量气泡包裹在超导绕组外围,严重阻隔绕组继续散热,极易过热烧坏超导带材;由于氮气的绝缘强度远低于液氮的,还容易破坏绕组系统的绝缘性能。这对电阻型超导限流器的应用危害非常大,破坏性很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在故障限流和正常运行时,由于焦耳热导致的绕组过热损坏和绝缘性能退化的缺陷,提出一种电阻型高温超导限流器。本发明可提高电阻型超导限流器超导无感绕组运行和故障限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发明主要包括超导无感绕组、液氮循环容器、液氮泵、放空阀和电流引线等部件。液氮循环容器与液氮泵组成低温制冷剂——液氮的循环冷却组件。放空阀安装在液氮循环容器的最顶端,是液氮运行中压力调节和控制配件。超导无感绕组和电流引线的一端连接,安装在液氮循环容器中,电流引线的另一端引出液氮循环容器外和电网连接。
所述的超导无感绕组由松绕饼式无感线圈串并联而成,或由桶式单层无感线圈同轴内外嵌套而成,是电阻型超导限流器中承载运行电流和过电流触发,呈现电阻故障限流的功能部件。所述的液氮循环容器是保温液氮容器,为超导无感绕组提供低温运行环境和液氮循环路径。所述的液氮泵是液氮在液氮循环容器内循环流动的动力驱动装置;所述的放空阀是电阻型超导限流器在正常运行和故障限流时的气体压力释放和调节装置。所述的电流引线是超导无感绕组与电网连接的过渡部件。
本发明的超导无感绕组垂直安装在气体腔下方的液氮循环容器腔体内;在液氮泵的驱动下,液氮垂直向上流过超导无感绕组,把超导无感绕组运行和故障限流产生的气泡带走,气体聚集到超导无感绕组上方的气体腔内。气体腔与放空阀联通,气体腔的压力在达到限定值后,通过放空阀释放压力。
本发明通过电流引线串接在电网中,在正常运行时,运行电流无阻地流过超导无感绕组。在电网发生短路故障时,由于超导无感绕组的运行损耗或故障限流产生的巨大热量,汽化的气体包裹着超导无感绕组,严重影响超导无感绕组的散热和绝缘性能。在液氮泵的驱动下,通过液氮的强迫流动,把包裹在超导无感绕组上的气泡快速带走,使超导无感绕组与液氮充分接触,改善了散热效果;由于液氮的耐击穿能力是氮气的6-10倍,通过液氮的强迫流动把气泡带走改善了超导无感绕组的电绝缘性能。气体腔的压力在达到限定值后,通过放空阀释放压力,维持气体腔的压力在1个大气压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17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