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向内置加筋式中埋橡胶止水带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2608.X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4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7 |
发明(设计)人: | 肖广智;邹振华;何志军;上官涛;黎庶;张民庆;陈文义;龚成明;吴川;黄雄军;徐瑞阳;李炯;田亚利;张军;张建军;徐锦;高存成;王培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38 | 分类号: | E21D1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张相升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水带 橡胶止水带 加强板 支撑装置 加筋 内置 式中 长度方向间隔 宽度方向延伸 防水能力 横向支撑 间隔设置 锚固能力 施工过程 水平状态 一段距离 多块 加装 卡头 条侧 混凝土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横向内置加筋式中埋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其中,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带本体的两条侧边上分别具有卡头;在所述止水带本体内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块加强板;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加强板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每块所述加强板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在止水带本体内部沿止水带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加强板,可为止水带提供横向支撑。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灌浇混凝土的过程中,保证橡胶止水带在不用外界支撑装置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水平状态,增强了橡胶止水带的锚固能力和防水能力,也减少了加装止水带支撑装置的施工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止水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横向内置加筋式中埋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中埋止水带是隧道中混凝土接缝处重要的防水材料,安装在隧道二衬中间,可以随隧道变形缝的位移发生变形而不丧失止水功能,利用其止水与柔软的特点,将水拦截在二衬之外。
目前的止水带,在横向刚度都较小,很容易弯曲。止水带施工的质量也是隧道防水的重要部分,目前止水带在施工时,是将止水带的一侧架起,另一侧悬空,并用钢筋卡子将止水带“端”平,虽然保证了止水带在施工时不发生下垂、变形,但增加了施工时间,延缓了施工进度,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成本,且止水带与钢筋直接接触,这就造成止水带与钢筋之间混凝土很难密实,止水带与钢筋之间的混凝土在上号过程中也很容易造成裂纹、气孔等,影响施工质量,增加了漏水隐患。去掉钢筋卡子,止水带会由于自身重力的原因,很容易发生下垂、变形,且在灌浇混凝土的过程中,止水带也会因为混凝土的冲击、流动和振捣过程而发生偏移,这样就无法保证止水带的锚固端能完全锚固在混凝土中,造成止水带无法完全的发挥其防水功能。由于止水带橡胶与混凝土之间无粘接力,止水带发生偏移后,使接缝处混凝土变薄,引发“掉块”现象,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止水带在生产硫化时,为保证止水带的外观质量,防止缺胶发生,模具之间上下层半成品胶片之和大于模具型腔厚度,橡胶在加压加温时为流体状态,多余的橡胶需要从模具输送端流出,同时会带动加强板,改变原来位置,造成加强板间距过大,不合格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性好、施工安装简单的横向内置加筋式中埋橡胶止水带。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横向内置加筋式中埋橡胶止水带,包括止水带本体,
其中,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带本体的两条侧边上分别具有卡头;在所述止水带本体内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块加强板;
其中,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加强板之间间隔有一段距离,每块所述加强板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在所述止水带本体上设置有能够变形的变形环,在所述加强板上对应所述变形环的位置相应地设置有加强板弯曲段,所述加强板弯曲段位于所述变形环内。
进一步地,在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定位孔,在所述定位孔内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止水带本体连接的橡胶连接柱。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止水带本体的正中间;
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宽度方向上,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止水带本体的正中间。
进一步地,在沿着所述止水带本体的长度方向上,多块所述加强板均布在所述止水带本体内。
进一步地,任意两块相邻的所述加强板之间的间隔距离在100mm-1000mm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止水带本体的上下表面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本体凸起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止水带本体的上下表面上的本体凸起部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头、所述本体凸起部和所述止水带本体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路总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26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