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煤烟气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3993.X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26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清;王述浩;陈红生;段璐;陈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4;F23J15/06;F23J15/08;B01D53/50;B01D53/60;B01D5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刘诚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煤烟气处理 超低排放 主体设备 热泵 湿法脱硫装置 静电除尘器 热回收装置 工况参数 换热设备 技术特点 燃煤烟气 热回收器 水分回收 优化控制 除雾器 防腐蚀 防结露 减排 联用 排布 提效 申请 复合 节能 节水 环保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煤烟气处理系统,旨在通过在燃煤烟气环保岛尾部多处设置防结露、防腐蚀的热回收装置及热泵,从而实现能量联用、水分回收和超低排放的效果。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是通过在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除雾器之间合理排布热回收器、热泵及优化控制其工况参数来实现的。本申请的技术特点在于,在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超低排放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换热设备与主体设备以及各主体设备间的协同作用,相互复合提效,节能节水减排效果显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燃煤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根据《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要求,到2020年,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并且东部地区的新建燃煤发电机组烟气污染物需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即在基准氧含量6%条件下,烟尘、SO2、NOx排放浓度分别不高于10、35、50mg/m3),因此,全行业正在逐步加快发展高效燃煤发电和升级改造,以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燃煤电厂配套了脱硫脱硝、电除尘等设备,并且在已有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以湿式电除尘、低低温电除尘为核心两大超低排放技术路线。虽然多设备联用实现了可过滤污染物(细颗粒物)和可凝结污染物(SO3)的有效脱除,但是也形成了次生或者伴生污染物(如可溶性盐、石膏雨等)。因此,随着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推进,保证机组效率的前体下,烟气多污染物的协同脱除、湿烟羽治理和水分回收等也愈发受到人们重视。
目前,受限于电除尘器内灰流动性对温度的依赖性,低低温电除尘器工作温度多在90℃左右(最低不能低于85℃),仍有余热回收利用的潜力。同时,在湿法脱硫后采用凝变除湿技术时,设备的换热凝结效果,即进出口烟气温度差,主要受限于设备的整体热负荷和冷源情况,而该部分余热的特点是数量大、品位较低,这部分低温余热很难在工程实践中取得合理利用。那么,如何有效地回收和利用低温余热、减少水分流失浪费或回收水分、优化各设备协同作用,是本申请的关键。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燃煤烟气处理系统,以针对烟气多污染物的协同脱除、湿烟羽治理,以及湿法脱硫后的余热回收问题。
一种燃煤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包括静电除尘器、湿法脱硫装置、第一热回收器。所述湿法脱硫装置与所述静电除尘器通过烟道连接。所述第一热回收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静电除尘器和所述湿法脱硫装置之间,所述第一热回收器用于使进入所述湿法脱硫装置前的烟气降温至60℃-7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热回收器,所述第二热回收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湿法脱硫装置,所述湿法脱硫装置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第一热回收器和所述第二热回收器之间,所述第二热回收器用于对流出所述湿法脱硫装置的烟气进行降温处理,所述烟气降温温度为1℃-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一除雾器,所述第一除雾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湿法脱硫装置和所述第二热回收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第二除雾器,所述第二除雾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与所述第二热回收器,所述第二热回收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除雾器和所述第二除雾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再热器,所述再热器与所述第二除雾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所述第二除雾器通过所述烟道连接于所述第二热回收器和所述再热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煤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热泵,所述热泵通过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将所述第二热回收器和所述再热器连接,所述热泵连接于所述第一回路和所述第二回路之间,所述热泵用于将所述第二热回收器中的热量传送到所述再热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39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热油加热锅炉
- 下一篇: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除尘消除有色烟羽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