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4088.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5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冉阳;冉杰;毛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安富诚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备主体 絮凝剂 水产养殖废水 化学反应槽 内部空腔 除氧器 杀菌处理设备 填料层 投放量 工作状态指示灯 厌氧反应器 水流量 投放 工业废水 后续处理 活动连接 实时感应 实用性能 絮凝沉淀 智能 排液口 喷淋管 贯通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工作状态指示灯、厌氧反应器、排液口、除氧器、填料层、化学反应槽、喷淋管、絮凝剂智能投放机构,除氧器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左上处,化学反应槽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右上处且其与填料层之间相互贯通,絮凝剂智能投放机构活动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下部,本发明可以对流经设备除氧器的水产养殖废水的水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骤增的情况下向化学反应槽内增加絮凝剂的投放量,确保絮凝剂投放量可以达到将工业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最好效果,从而保证了后续处理的效果与质量,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属于废水杀菌处理设备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业是所有动物性食品供应链中规模最大的,但是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水产养殖水也遭到了严重污染,氮,磷等污染物大量存在于水产养殖排放的废水中,出现富营养化。若任由其发展,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会因水质问题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传统的水体处理方式是通过养殖废水排放完全后,注入新鲜的水体,该处理方式是粗放式的,不符合现代养殖业的要求,而且浪费水资源,处理不彻底。需要一种处理彻底的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
但是,现有技术在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杀菌处理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处理彻底、节约水资源,但是无法对流经设备除氧器的水产养殖废水的水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骤增的情况下向化学反应槽内增加絮凝剂的投放量,可能导致絮凝剂投放量无法达到将工业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最好效果,从而影响后续处理的效果与质量,实用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对水产养殖废水进行杀菌处理操作的过程中,虽然处理彻底、节约水资源,但是无法对流经设备除氧器的水产养殖废水的水流量进行实时感应并在其流量骤增的情况下向化学反应槽内增加絮凝剂的投放量,可能导致絮凝剂投放量无法达到将工业废水进行絮凝沉淀的最好效果,从而影响后续处理的效果与质量,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产养殖废水杀菌处理设备,其结构包括设备主体、工作状态指示灯、厌氧反应器、排液口、除氧器、填料层、化学反应槽、喷淋管、絮凝剂智能投放机构,所述工作状态指示灯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前端表面上部且其与设备主体之间电连接,所述厌氧反应器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右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排液口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右端表面下部且其与厌氧反应器之间通过连接线电连接,所述除氧器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左上处,所述填料层固定连接于除氧器的右端表面且其与除氧器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化学反应槽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右上处且其与填料层之间相互贯通,所述喷淋管活动连接于化学反应槽的上端表面且其与化学反应槽之间互相贯通,所述絮凝剂智能投放机构活动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下部,所述絮凝剂智能投放机构由水流量感应传导装置、滑轮连接结构、齿轮传动装置、转动控制结构、絮凝剂投放装置组成,所述水流量感应传导装置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滑轮连接结构的下半部分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底面左部,其右半部分活动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空腔中间处,所述齿轮传动装置通过预压螺栓垂直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底面右部,所述转动控制结构垂直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右表面中间处,所述絮凝剂投放装置固定连接于化学反应槽的下端表面,所述水流量感应传导装置由水流量传感器、信号传导转换器、控制转轴、控制转动架、内滑轮组成,所述水流量传感器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上处且其与除氧器的下端相接触,所述信号传导转换器固定连接于设备主体的内部左表面中间处,所述控制转轴固定连接于信号传导转换器的前端表面中间处,所述控制转动架活动嵌套于控制转轴的外侧表面且其向控制转轴的下端处延伸,所述内滑轮活动连接于控制转动架的内部空腔最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安富诚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安富诚阁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0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