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4521.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培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隧道照明 反馈单元 监视单元 采集环境数据 车辆速度数据 信息采集单元 信息分析处理 大气能见度 资源利用率 车辆行驶 灯光照明 电路故障 分析处理 光照参数 降低系统 控制系统 人工管理 人员检查 实时调整 输入参数 维护系统 照明参数 照明度 光源 光照 采集 反馈 维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涉及隧道照明技术领域。包括用于采集环境数据的信息采集单元;用于分析处理数据的信息分析处理单元;用于控制LED照明亮度的控制单元;为隧道内提供光源的LED照明单元;用于反馈照明参数和电路故障的反馈单元;用于人工管理控制系统的监视单元。本发明通过采集隧道外的大气能见度、光照照明度、车辆速度数据实时调整隧道内灯光照明强度,消除驾驶员进入隧道产生“黑洞”效应以及驶出隧道产生的“白洞”效应;在无车辆行驶时,将隧道内照明降到最低,减少照明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反馈单元对光照参数与预输入参数对比,降低系统照明误差;通过设置监视单元方便维护人员检查维护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照明和控制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当驾驶员进入隧道后由明亮的外部进入一个较暗的内部,视觉会有一定的适应时间,然后才能看清隧道内部的情况,这种现象称为“适应的滞后现象”,如果隧道足够长,驾驶员所看到的是一个黑洞,这种现象称为“黑洞”现象。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隧道常规照明主要分为入口段照明、过渡段照明、中间段照明和出口段照明四个部分。目前的隧道从全年行车安全要求出发,对隧道内最大照度的设计是以全年隧道外最大亮度、最大交通量和最高车速来去的单隧道内各段灯具功率和灯具分布的密度,无法应对不同的天气环境,存在极大的照明浪费。
现在设计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通过LED的优质光源、实时对环境参数进行采集,针对性地控制隧道内照明强度,消除驾驶员在驶入隧道时产生的“黑洞”现象,并通过监视单元检查照明系统,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降低隧道内行车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通过LED的优质光源,提高隧道内的辨识度,降低驾驶员疲劳感;通过对环境和行车的数据分析,实时提供适合的隧道照明,消除驾驶员进入隧道时产生的“黑洞”效应,提高行车安全;通过对照明系统的实时反馈,同步调整照明强度,有效减少光照浪费;通过对照明电路系统的反馈,及时发现故障,降低在隧道内行车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单元、信息分析处理单元、控制单元、LED照明单元、反馈单元和监视单元;
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包括能见度测量装置、光感测量装置,车速测量装置;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安装在隧道入口处,为隧道照明系统提供环境参数依据;所述信息采集单元将采集得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分析处理单元;
所述信息分析处理单元将从信息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后得到的灯光控制数据传输给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根据信息分析处理单元传输的灯光控制数据对LED照明单元的灯光照明度进行控制;
所述LED照明单元为隧道提供照明光源;
所述反馈单元包括光感采集装置、电压数字采集装置、电流数字采集装置、功率数字采集装置;所述反馈单元将LED照明单元的照明度采集值与预输入照明度值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反馈给信息分析处理单元;
所述反馈单元将LED照明单元的电流、电压、功率的采集值与预输入电流、电压、功率值进行对比,并将结果反馈给监视单元;
所述监视单元将反馈单元反馈的数据结果显示;所述监视单元能够控制控制单元。
优选地,所述能见度测量单元为大气透射仪。
优选地,所述光感测量单元为光照强度测量仪。
优选地,所述测速测量单元为测速摄像头。
优选地,一种用于隧道照明的LED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云智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5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