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64803.6 | 申请日: | 2018-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23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严泽宇;刘杰;田学勇;杨官龙;裴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6 | 分类号: | B60W20/16;B60W10/06;B60W10/08;B60W10/10;B60W10/02 |
代理公司: | 11304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化剂 混合动力汽车 加热控制 整车 加热 发动机 发动机起动 机构离合器 加热催化剂 动力传输 动力系统 加热负荷 加热效率 控制耦合 运行过程 整车工况 起动 催化 断开 运转 排放 发动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在整车运行过程中,为保证催化剂的催化温度,在需要起动发动机时出现催化剂温度低需要加热时,控制耦合机构离合器为打开状态,使得发动机与后续动力系统断开,使得发动机起动后单独运转仅对催化剂进行加热,而不接入后续的动力传输,使得整车工况不受发动机加热催化剂的加热负荷影响,从而提高了催化剂的加热效率,降低催化剂温度过低对整车排放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使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行业变革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续驶里程长、动力性强的优势,受到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广泛关注。其中,依靠发动机或电机均能单独驱动的单电机串并联插电式强混合动力汽车是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分支。
通过加热催化剂使其工作在理想温度对于发动机满足日益严苛的排放法规要求来说十分重要。常规燃油车启动后发动机一直处于工作状态,能保证催化剂处于较理想的工作温度从而达到较好的排放效果。区别于常规燃油汽车,插电式强混合动力汽车在驱动过程中发动机存在频繁的起停工况,催化剂温度也因此受到影响,导致车辆的排放效果变差。
因此,如何降低混动汽车行驶中对催化剂温度的影响,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以降低混动汽车行驶中对催化剂温度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1),当需要起动发动机,并需要对催化剂加热时,控制耦合机构离合器打开;
步骤2),控制发动机起动,并在所述发动机起动后,控制所述发动机对所催化剂加热;
步骤3),当所述催化剂加热完成后,闭合所述耦合机构离合器,所述发动机动力输出至变速箱。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1)前包括步骤1.1),所述发动机由整车控制器计算起动需求,所述整车控制器采集的控制参数包括油门踏板信号。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1)前还包括步骤1.2),所述催化剂由发动机控制器计算加热需求,所述发动机控制器采集的加热参数包括冷却水温信号。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3)包括步骤3.1),控制变速箱进入滑摩状态;
步骤3.2),当所述变速箱处于滑摩状态,控制所述耦合机构离合器的逐步闭合完成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输出。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3.2)还包括步骤3.3),判断电机转速和所述发动机的转速是否同步,如果是,控制所述电机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3.3)包括:
步骤3.4),以变速箱的输入轴转速为目标转速,调节所述电机扭矩,使所述电机转速与所述变速箱输入轴的转速同步。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步骤3.4)还包括步骤3.5),判断所述电机转速和所述变速箱输入轴的转速是否同步,如果是,控制所述变速箱离合器完全闭合。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还包括监测所述变速箱的工作状态并控制其动作的变速箱控制器。
优选地,在上述催化剂加热控制方法中,所述电机的扭矩调节由电机控制器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4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