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表面电流强鲁棒性的双向ESD防护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8325.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64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任舰;苏丽娜;李文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L27/02 | 分类号: | H01L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宋平 |
地址: | 223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入区 鲁棒性 双向ESD防护 场氧隔离区 低表面 泄放 寄生SCR结构 触发电压 防护结构 间距可调 静电防护 维持电压 大电流 可调节 衬底 集成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表面电流强鲁棒性的双向ESD防护结构,包括具有提高维持电压作用的PNP结构和具有大电流泄放能力的寄生SCR结构;PNP结构由P型衬底(101)、第一N‑epi区(102)、第一N‑epi区(102)、第二N‑epi区(104)、第一N阱(105)、第二N阱(106)、第一P+注入区(108)及第三P+注入区(110)构成,SCR结构由第一N‑epi区(102)、P‑body区(103)、第一N阱(105)、第一P+注入区(108)及第二P+注入区(109)构成,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一N+注入区(107)、第二N+注入区(111)、第一场氧隔离区(112)、第二场氧隔离区(113)。本发明可快速的泄放ESD电流,同时极大的增强的器件的抗ESD鲁棒性,此外该结构的阱间间距可调,还实现了可调节的触发电压,满足不同集成电路的静电防护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表面电流强鲁棒性的双向ESD防护结构,属于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的集成度不断提高,在功能性不断提升的同时,小尺寸的集成电路产品对ESD现象也更加敏感。据统计,在半导体行业,每年因ESD所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如何降低集成电路的静电损失已经收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目前最有效的提高集成电路产品抗ESD能力的方法时在集成电路的I/O端口设计相应的ESD保护器件,以保护内部电路不被静电脉冲所破坏。
目前,针对低压工艺的ESD防护器件设计方案较为成熟,通常使用二极管,双极型晶体管以及SCR等,但低压ESD静电防护器件往往具有维持电压较低,鲁棒性不强等缺陷,很难抑制到高压集成电路中进行使用,容易造成高压集成电路产生闩锁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表面电流强鲁棒性的双向ESD防护结构,它一方面具有寄生的SCR结构,可以在ESD脉冲作用时,快速的泄放ESD电流,同时加入阱间间距的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增益,减小器件在导通时的表面电流,将电流导向器件内部,从而避免了器件表面局部温度过高而发生热失效,极大的增强的器件的抗ESD鲁棒性,此外该结构的阱间间距可调,因此实现了可调节的触发电压,满足不同集成电路的静电防护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表面电流强鲁棒性的双向ESD防护结构,包括具有提高维持电压作用的PNP结构和具有大电流泄放能力的寄生SCR结构;PNP结构由P型衬底(101)、第一N-epi区(102)、第一N-epi区(102)、第二N-epi区(104)、第一N阱(105)、第二N阱(106)、第一P+注入区(108)及第三P+注入区(110)构成,SCR结构由第一N-epi区(102)、P-body区(103)、第一N阱(105)、第一P+注入区(108)及第二P+注入区(109)构成,防护结构还包括第一N+注入区(107)、第二N+注入区(111)、第一场氧隔离区(112)、第二场氧隔离区(113)、第三场氧隔离区(114)及第四场氧隔离区(115),所述P型衬底(101)的表面区域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N-epi区(102)、P-body区(103)、第二N-epi区(104);
所述第一N-epi的右侧与P-body区(103)的左侧相连,所述P-body区(103)的右侧与第二N-epi(104)的左侧相连;在所述第一N-epi区(102)的表面区域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N阱(105)和第二场氧隔离区(113),第一N阱(105)的表面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第一场氧隔离区(112)、第一N+注入区(107)及第一P+注入区(108),第一场氧隔离区(112)的左侧与第一N(105)阱的左侧相连,第一场氧隔离区(112)的右侧与第一N+注入区的左侧相连,第一N阱(105)的右侧与第二场氧隔离区(113)的左侧相连,所述第二场氧隔离区(113)的右侧与P-body区(103)的左侧相连;所述P -body区(109)的表面区域设有第二P+注入区(10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师范学院,未经淮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8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