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9336.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0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赵正平;章应凡;叶中华;吕淮珠;何文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六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17 | 分类号: | H01B7/17;H01B7/18;H01B7/28;H01B7/29;H01B7/295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2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碳纤维复合芯 第一屏蔽层 碳纳米纤维 包覆层 填充层 外部 电缆 第二屏蔽层 耐磨碳纤维 编织层 功能层 屏蔽层 护套 抗拉 绝缘层 碳纤维电缆 耐磨性能 使用寿命 斜向 制备 生产成本 合成 | ||
1.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包括导体(1)、碳纤维复合芯(3)、填充层(4)、碳纳米纤维包覆层(5)、屏蔽层、功能层、编织层(9)以及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外部设有绝缘层(2);所述碳纤维复合芯(3)与导体(1)斜向绞合成一体;所述导体(1)和碳纤维复合芯(3)外部设有填充层(4);所述填充层(4)外部设有碳纳米纤维包覆层(5);所述屏蔽层包括第一屏蔽层(6)和第二屏蔽层(10),所述第一屏蔽层(6)设于碳纳米纤维包覆层(5)的外部;所述第一屏蔽层(6)的外部依次设有功能层、编织层(9)、第二屏蔽层(10)以及护套(11),所述功能层包括防腐层(7)和阻燃层(8),所述护套(11)包括内护套和外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1)所用材料为铜或者铝,所述导体(1)根数为3的倍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2)所用的材料为低烟无卤阻燃聚醚醚酮、聚氯乙烯、乙丙橡胶以及交联聚乙烯塑料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纤维包覆层(5)中的碳纳米纤维制备方法为:a.首先利用化学抽提的方法将蟹壳内部的脂类脱除,再利用酸处理脱除蟹壳内的无机盐,最后利用碱处理脱去蛋白质等杂质;b.将处理后的蟹壳通过机械盘磨的方法配制0.1wt%分散液,向分散液中加入醋酸盐缓冲液,搅拌15-25min,加入TEMPO和溴化钠,继续搅拌20-30min,加入次氯酸钠,利用2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分散液的pH=10.5,反应2h,最后加入乙醇终止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用水洗至中性,其中所述的TEMPO:溴化钠:次氯酸钠的摩尔比为1:10:25-30;c.通过超声波粉碎机对得到的溶液进行纳米纤丝化处理,处理时间为60min,然后通过离心处理取上清液;d.向得到的上清液中加入尿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搅拌5-10min,再用超声波分散20-45min,加入氯化钠,搅拌10-20min后加入氯化银溶液,50℃反应1-2h,反应结束后用水清洗,得到负载银粒子的甲壳素纳米纤维分散液;e.利用液氮冷却,然后进行冷冻干燥得到负载银粒子的甲壳素纳米纤维;f.将甲壳素纳米纤维置于管式炉中氩气气体保护下800℃,保温1h,然后降温,即可得到抗菌的碳纳米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拉耐磨碳纤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11)的外护套内添加有防菌剂,所述护套(11)的内护套内添加有防蚁鼠颗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六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六环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93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