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的驱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69418.0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0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栋;张宏伟;徐慧;周孟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 | 分类号: | G02F1/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嘉和天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9 | 代理人: | 严慎;王维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光器件 双稳态 电控 雾态 交流电压信号 驱动 液晶组合物 透明电极 入射光 雾度 施加 电场 焦锥态 平面态 散射 透射 转换 弛豫 稳态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的驱动方法。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包括零电场稳定的状态:使入射光基本上透射的透过态以及使入射光基本上散射的雾态,所述驱动方法包括步骤: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为透过态,在上下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第一交流电压信号,驱动液晶组合物至焦锥态,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转换为雾态;或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为雾态,在上下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第二交流电压信号,使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的幅值降至0V,降至0V的时间不大于0.1s,液晶组合物弛豫至平面态,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转换为透过态。本发明可使调光器件实现透过态和雾态两种稳态的快速转化,降低透过态的雾度,提高雾态的雾度,同时可增加雾态和透过态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的驱动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由胆甾相液晶制成的双稳态调光器件的交流电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调光玻璃,作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安全耐用、清澈透光等传统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根据需要调节光透过率的功能,从而赋予玻璃新的功能,如隔绝紫外线、隔绝红外线、增加隐私性等。因此电控调光技术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大的应用需求,而其中液晶基调光技术更是其中发展迅速的一种技术。
最早期也是最常用的液晶基调光技术为采用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技术,利用向列相液晶与聚合物形成PDLC,控制液晶的排列状态,实现透过态与散射态之间的转换,从而实现电控调光的功能。但是这种电控调光技术在维持透过态的时候必须持续加电,无法实现双稳态功能,同时具有透过态雾度较高且受可视角限制等缺点。
胆甾相液晶具有可反射特定波长入射光的平面织构和散射入射光的焦锥织构两个稳态,应用在电控调光器件上,可实现零电场下的双稳态,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更加节能。而其双稳态特性受驱动信号的电压幅值、驱动时长、波形、频率等因素影响。现有技术中,胆甾相液晶技术主要应用在反射显示器上,它的驱动方案注重对比度,要求散射越低越好,如专利CN100561558C所公开的,通过驱动方式降低胆甾相液晶在焦锥态的光散射,从而提高显示器的对比度。而胆甾相液晶技术应用在调光器件上,尤其在调光玻璃上,更注重调光器件的雾度、稳定性、均一性以及功耗,要求散射越高越好。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胆甾相双稳态调光器件的驱动方法,可实现调光器件透过态和雾态之间的转换,同时可提高雾态的雾度、稳定性和均一性。
发明内容
为满足上述需求,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的驱动方法。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包括上透明基板和下透明基板,所述上透明基板和所述下透明基板各自的内表面设置有上透明电极和下透明电极,以及夹在所述上透明基板和所述下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由包括双介晶化合物、向列相液晶化合物和手性化合物的液晶组合物组成,所述上透明电极和所述下透明电极二者与驱动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包括两个零电场稳定的状态:使入射光基本上透射的透过态以及使入射光基本上散射的雾态,所述驱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为所述透过态时,通过所述动控制装置在所述上透明电极和所述下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第一交流电压信号,驱动所述液晶组合物至焦锥态,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由所述透过态转换为所述雾态;或,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为所述雾态时,通过所述动控制装置在所述上透明电极和所述下透明电极之间施加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并且使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的幅值降至0V,使得所述液晶组合物弛豫至平面态,所述电控双稳态调光器件由所述雾态转换为所述透过态;其中在使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的幅值降至0V的步骤中,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的幅值降至0V的时间不大于0.1s。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上透明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和/或所述下透明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至少一个配向层。在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液晶层的厚度为5-6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694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