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洁具上釉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1218.9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835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罗永德;唐其云;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6 | 分类号: | C04B41/8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杨柳 |
地址: | 402181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洁具 上釉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洁具上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准备一种洁具上釉装置,包括传送带、喷枪、移转机构、烘干机和支撑台;步骤2:将蹲便器放置在传送带上传送的过程中,蹲便器与移转机构接触;步骤3:移转机构带动蹲便器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喷枪对蹲便器内外侧进行喷釉;步骤4:移转机构带动蹲便器转动的过程中,烘干机对蹲便器进行烘干;步骤5:蹲便器转移至支撑台上后进行收集。采用本技术方案时,能一次性对蹲便器进行全方位上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洁具上釉工艺。
背景技术
在陶瓷产品比如蹲便器的生产过程中,在蹲便器坯体成型后需要对坯体表面进行上釉,使釉料紧紧附着在蹲便器坯体上,使蹲便器坯体致密化、光泽柔和,又不透水和气,给人明亮如镜的感觉;同时可以提高蹲便器的使用强度和化学稳定性,起到防止污染,便于清洗,减小腐蚀等作用。
蹲便器包括两个较小的进水孔和一个较大的出水孔,传统的上釉方式是人工将蹲便器坯体放置在旋转的支撑台上,然后对蹲便器的内外壁进行喷釉,为了防止手与釉料接触而损坏釉料层,喷釉完成后需要等待釉料层完全凝固并干燥,再人工将蹲便器搬走。如此反复搬动蹲便器,不仅人工劳动强度大,而且上釉效率低。为了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同时提高上釉效率,现在通常将蹲便器放置在传送带上进行上釉,上釉完成后传送带带动上釉后的蹲便器进入烘干区,这样釉料层干燥后的蹲便器就能从传送带出料端传送出来。
但是无论是人工上釉还是通过传送的方式上釉,都存在一个问题,由于蹲便器自身形状的原因,蹲便器与支撑台或者传送带接触的部分都无法进行上釉,需要后续补釉,这样对于蹲便器整体的上釉质量有极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对蹲便器进行全方位上釉的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洁具上釉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准备一种洁具上釉装置,包括传送带、喷枪、移转机构、烘干机和支撑台,其中移转机构包括支撑杆;
步骤2:将蹲便器倾斜放置在传送带上,当蹲便器传送至移转机构处时,支撑杆插入蹲便器的进水孔内;
步骤3:移转机构带动蹲便器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喷枪对蹲便器内外侧进行喷釉;
步骤4:待蹲便器内外侧喷釉完成后,移转机构带动蹲便器转动的过程中,烘干机对蹲便器进行烘干;
步骤5:蹲便器在移转机构的作用下转移至支撑台上后,人工对蹲便器进行收集。
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通过传送带、移转机构、喷枪、烘干机和支撑台配合,在将蹲便器从传送带转移至支撑台的过程中对蹲便器进行全方位无死角上釉,确保蹲便器一次性喷釉完成,无需补釉,提高蹲便器的上釉质量,同时在支撑杆的作用下对蹲便器的进水孔进行封堵,防止喷釉时封堵进水孔,减少后续疏通进水孔的工序,而且支撑杆在插入进水孔的过程中能对进水孔进行打磨;另外在蹲便器上釉后转移到支撑台之前,能对蹲便器进行全面烘干,有效解决了喷釉后将蹲便器放置在传送带上时损坏釉料层的问题,而且实现了蹲便器的连续上釉、烘干程序,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上釉速度。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传送带的上方安装有风机。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支撑杆穿过进水孔的过程中会对进水孔的孔壁进行打磨,会产生废屑,通过风机吹出的风可以将废屑从蹲便器内吹出,确保上釉过程中蹲便器的整洁,提高蹲便器上釉质量。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支撑台呈直角梯形状,支撑台的斜面能与蹲便器接触。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蹲便器转移至支撑台的时候能平稳地将蹲便器放下,避免损坏蹲便器。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传送带上固定有抵挡块。本方案的技术效果是:支撑杆在穿过进水孔的过程中,抵挡块能对蹲便器进行抵挡,避免蹲便器从传送带上滑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新康洁具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