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结构、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271615.6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3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冯校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H01L2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线 感应电极 驱动电极 绝缘层 触控显示设备 金属网格结构 触控结构 触控面板 方向设置 电极层 通孔 触控功能 显示品质 显示屏幕 依次层叠 发光层 遮挡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结构,用于OLED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极层、绝缘层和桥线层,电极层为金属网格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设置于OLED的发光层的间隙内,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呈第一夹角,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驱动电极连接,桥线层设置有桥线,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桥线通过通孔连接至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感应电极。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金属网格结构在In‑cell结构内的触控功能,不会遮挡显示屏幕,可以提高显示品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OLED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结构、OLED显示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显示技术越发多元化,OLED越来越显示其优越的性能:亮度更高,色域更广,像素更小,总之显示效果更好。触控(Touch)技术作为一种显示辅助技术,尤其是电容屏,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ouch的制作技术按照结构有Out Cell、On cell、In Cell之分,其中Out Cell有FF(Film to Film)、GF(Glass to Film)、GG(Glass toGlass)、OGS(One Glass Solution)等几种技术为代表。随着技术的进步,触控和显示结合愈来愈紧密,各大显示面板厂陆续研发出并倡导On Cell、In Cell技术,遂成为主流。On-cell、In-cell技术各种各样,多是用透明电极作为导电材料,在考虑触控性能之外,还要考虑到透过率、杂讯的处理,这就导致了可选择的材料较少(只有ITO或者透明纳米银等可以使用)。其中In-cell技术相比On-cell能使显示设备更薄,遂成为技术研发的重点。
金属网格(Metal Mesh)是一种新兴的触控结构技术,多用于On-cell技术上,对显示屏幕会有遮挡,在某些角度上具有可视,影响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控结构,将金属网格制作于In-cell结构内,不会遮挡显示屏幕,可以提高显示品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触控结构,用于OLED结构,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电极层、绝缘层和桥线层,所述电极层为金属网格结构,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个驱动电极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个感应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设置于所述OLED的发光层的间隙内,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驱动电极连接,所述桥线层设置有桥线,所述绝缘层上开设有通孔,所述桥线通过所述通孔连接至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感应电极。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包括沿第三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一金属线和沿第四方向延伸的多条第二金属线,所述第三方向和所述第四方向呈第二夹角,所述桥线包括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的第三金属线和沿所述第四方向延伸的第四金属线,多条所述第一金属线沿第一间距间隔设置,多条所述第二金属线沿第二间距间隔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意相邻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之间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断开设置。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上相邻的所述驱动电极通过相对的角延伸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连接,所述第二方向上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相对的角上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断开设置以避开所述驱动电极相对的角延伸出来的所述第一金属线和所述第二金属线。
结合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桥线包括2条所述第三金属线和2条所述第四金属线,所述第三金属线和所述第四金属线围合形成平行四边形结构,2条所述第三金属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倍所述第一间距,2条所述第四金属线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倍所述第二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6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