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271847.1 | 申请日: | 2018-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787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生;谢汉昌;吉亮;孟鸿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E21D9/10;E21B21/16;E21F17/18;C04B28/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曹素云;陈英俊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土 地质 隧道 冒顶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包括:超前地质预报,冒顶地表处理,洞内反压回填,超前小导管支护,采用交替钻具跟管钻进法进行双层管棚超前预加固处理,开挖,施工结束继续监控量测。该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安全可靠,可降低隧道的施工风险,加固效果明显,可有效地控制拱顶再次坍塌,施工方便,能确保工程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矿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和以后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山区高速公路,铁路的建设一直都是重点工程,山区道路施工,隧道是必不可少的结构工程,能够有效缩减道路长度,优化线性。隧道施工中,尤其是砂质黏土地质段隧道,多发生冒顶坍塌事故,对于现有冒顶坍塌事故的处理方法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超前地质预报分析不够准确,冒顶地表处理不当,大管棚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周期长、成孔困难、退孔易造成坍塌等。
因此,对于砂质黏土地质段发生的隧道冒顶,急需一种新的、施工快速便捷、安全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的冒顶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快速便捷、安全可靠、加固效果显著的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
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001: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双向控制,并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确定岩体状况;
S002:冒顶地表处理:原地面塌坑区域拉警戒线,采取回填处理,确保地标排水通畅,不积水;
S003:洞内反压回填,对洞内采取反压回填处理;
S004:超前小导管支护,对溶洞区域打设超前小导管支护,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2.0m~2.4m,外插角按7°~12°设置,超前小导管纵向间搭接长度不小于1m,注浆;
S005:超前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完成强度达到要求后,采用双层管棚超前预加固处理,施工采用两种钻具交替进行跟管钻进一次成钻孔作业,且先施工第二层管棚,后施工第一层管棚,管棚长30m,环向间距0.4m,与小导管位置交错布置,外插角按1°~3°设置,注浆;
S006:开挖,管棚支护完成,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在棚护作用下开挖;
S007:施工结束,继续监控量测。
有益效果:
本发明砂质黏土地质隧道冒顶处理方法安全可靠,可降低隧道的施工风险,加固效果明显,可有效地控制拱顶再次坍塌,施工方便,能确保工程质量。
本发明通过TSP隧道地震波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和地质雷达两种方法双向控制,对比分析,可有效预测前方土体的地质结构、溶洞即断层的分布情况,提高预报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保障。
通过超前小导管注浆改变围岩状况及稳定性,浆液注入软弱、松散地层或含水破碎围岩裂隙后,与之紧密接触并凝固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良好的固结体,使得围岩松散破碎状况得到大幅度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北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2718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